標籤:臺中市

2023-11-09

臺中市和平區環山社區發展協會所描述的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在泰雅族文化中,織布是一個重要的傳統工藝,而Sqoyaw群的傳統織布形制和紋樣具有獨特的代表性意義。傳統織布所使用的苧麻材料來自部落種植,服飾形制則因應高山環境而設計。織布的圖紋來自家族傳承,展現了在地知識與特色,突顯了泰雅族織布與土地的深厚聯繫。

2023-11-09

Pasang.Pihaw賴福來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技術和環境知識的泰雅族男子,他精通部落生活中的各種技藝,包括編織、弓箭、漁具製作等,這些技藝具有廣泛且繁複的特點。他的技藝反映了泰雅族傳統生活中的工藝,包括木工藝、網袋編織、弓箭、漁具等,這些工藝具有地方性和特殊性。特別是在織作背帶方面,他使用梭子變化顏色和織紋,挑織出菱形紋樣,展現了泰雅族工藝的美感,具有藝術性。他的工藝技巧與族群文化相融合,呈現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精髓,同時也具有地方性和特色,因此他被認定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保存者。

2023-11-09

「大甲鐵壺」是臺中特有的傳統工藝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專屬的工藝美術類型,並且具有地方性的意義。黃天來先生作為這一技術的保存者,他將堅硬的金屬材質運用個人獨特的藝術思維,轉化為典雅穩重的工藝創作。這些作品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實用性,可謂難能可貴。他以藝術性鐵壺為創作標的,這在臺灣屬於極少見的美術工藝,且其技法也具有特殊性。通过他的努力,「大甲鐵壺」這一傳統工藝得以得以延續與創新,為當地藝術傳承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2023-11-09

夾紵漆器是漆工藝中的一個重要技法,具有悠久的歷史。這項技法非常複雜,無論是媒材還是技藝,都具有傳統工藝的特殊性。漆工藝在臺中市的發展與夾紵漆器的技法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保存這項技術,並且它具有地方性的意義。廖勝文是這項技術的保存者,他深入研究夾紵漆器已有二十年之久,並且在這段時間內,他的技藝一直未曾間斷。他擅長脫胎夾紵技法,充分展現了這一技藝的特色,他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性。通过他的努力,夾紵漆器這一傳統技術得以保存和發展。

2023-11-08

黃蘭葉是一位具有超過40年職業生涯的西陣織工,她精通西陣織的綴織技法,從材料的採集、染色、織造,到最後的繡裝,完整地掌握了緙絲的各個製作過程。除了在謀生技能方面嫻熟之外,她還擁有獨特的藝術靈感,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構圖和配色美學。她的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並且曾經多次參賽並獲得大獎的肯定。她直接繼承了日本綴織工藝,同時也間接傳承了中國古代緙絲的傳統。

2023-11-08

陳遠芳是一位傳統造劍技藝的保存者,他精通這門技藝中的各個工序,包括刀劍造型、裝飾、金工、木工、金屬打造和接合等,這些工藝要求細密性和技巧,同時需要巧妙地將不同材料和技法結合,展現出劍的精湛工藝和藝術性。

2023-11-08

葉勇助是臺灣粧佛技藝的傳統工藝師,他精通粧佛技法中的泥塑、木雕和脫胎造像等繁複技巧,尤其在脫胎造像方面,他的造型和用色皆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在粧佛這個民間傳統工藝領域,脫胎造像技法已經相當罕見,而葉勇助能夠傳承並精熟這項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珍貴和獨特。

2023-11-08

吳樹發是一位傑出的漆器藝術家,他擅長結合雕刻、漆藝等多種技法,以臺灣風土民情為主題,先刻後繪,創作出獨具藝術性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精湛的技藝,還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臺灣獨特的地方特色。

2023-11-08

林煙朝是一位對獅頭舞藝充滿熱愛的製作者。從小時候開始,他就對獅頭舞深感興趣,自學研究,不怕失敗,不斷摸索製作技巧。他向舞獅師傅和竹編老師傅學習技術,並親自前往全國各地的武館和獅陣,向前輩請教製作方式和觀摩不同獅陣的神態。

2023-11-08

江岳哲是台灣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堅持使用傳統的紙糊製作方式,已經持續40年。他的紙糊獅頭製作過程非常耗時,一隻獅頭需要45天的時間完成,包括塑模、上紙、脫模、編筐、綁手棍、上色、裝飾等多個步驟。製作紙糊獅頭的過程中,他堅持不使用現今市面上流行的玻璃纖維、不鏽鋼及鋁等替代材質,而是保留了傳統的紙糊技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