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磺港港口是磺溪下游的出海口,為一河口港,早在300年前的荷西時期因大屯火山開採硫磺而成為重要的輸出港。在地理上因金山岬阻擋了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成為良好的避風港,加上周遭海域漁業資源豐富風,使磺港成為金山地區最重要的漁港,而金山著名的八景-「磺港漁火」,就是本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最佳寫照。

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

布農族人是從hanito精靈的基礎、崇敬「天」(Dihanin)和祖靈的概念上,發展出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和祭典儀式。 臺東的布農族人,從19世紀初開始,分別由今南投、花蓮跨越中央山脈,進入今臺東縣新武路溪流域及大崙溪流域建立聚落。日治時期被日本殖民政府強迫集團移住到新武呂溪、北絲鬮溪和卑南溪流域。這些被移住的部落,縱然在艱困的環境下,因生活習性使然,傳統的信仰和祭儀仍然保存。

榴陽王郭氏宗親祭祖大典

榴陽王三聖始祖分別為榴陽王十二使、三元真君、李老先生。十二始祖係河南省固始縣人,生於641年(唐貞觀十五年),奉命入閩平獠亂,因獲三元真君、李老先生的相助,完成是使命。後來,卜居於漳州龍溪28都之埭,郭埭有榴山,埭在山之南而稱為「榴陽」。始祖於唐玄宗元年(713)跌坐羽化,登仙神之列,勒碑「唐郭十二始祖」為記。傳其奉旨賜尚方寶劍巡狩天下,神威顯赫,護國濟世佑民,所到之處閤境平安,物阜民豐。

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

新豐地區 (原台灣縣境)早年即有各庄陳姓宗親同組「聖王會」,共奉歸仁大學潁川家廟南院敦脩堂唐忠順王為「老聖祖」,於每年農曆2月15日由上年度得筊庄頭負責酬宴「祖佛酒」,宴後再擲筊擇新爐主,得筊庄頭再於次月擇日前往迎回供奉一年。歸仁潁川家廟以忠順聖王為信仰對象,一般皆稱陳聖祖,係唐朝太子太傅陳邕,原籍京兆府萬年縣,唐神龍初進士,開元時被謫入閩,建漳州南院,諡贈忠順王。潁川家廟設有「敦脩堂忠順聖王會」,會員係由鄰近陳姓宗親庄頭所組成,具有「祀神兼祭祖」雙重意涵的神明會組織,且「會員」為庄頭組成,分布範圍相當廣,廣布於今台南市永康、仁德、歸仁、新化、關廟、龍崎、東區、安南區等地,約為原臺灣縣境域,會員分布最廣時計46庄頭,是一極為龐大且歷史久遠的老神明會組織。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公愿祭天」起源於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荖葉宅事件,當時鄭氏族親為營救一對被視為抗日份子的夫妻鄭清及鄭昭英(同姓宗親),而觸怒日本警察廳,警告如未能如期交出要犯,將引來鄭氏家族慘遭滅族之災難。地方族老為確保荖葉宅宗族的平安,祈求善化慶安宮媽祖及在地守護神玄天上帝保佑,在神明指示下,立下重誓祈願,只要族親逢凶化吉,願年年拜叩天地,酬謝神愿。

卑南族mangayaw大獵祭

臺東縣卑南族的南王、下賓朗及巴布麓部落,都有婦女工團(misa’ur,即換工團)以及專屬的小米祭慶典。婦女小米祭包含山田燒墾和種植小米,婦女工團(misa’ur)集體小米田除草,以及婦女小米除草完工祭(或完工慶)。
卑南族語Mangayaw,原意為「獵取」或「獵鹿」,同時指狩獵和復仇馘首的祭儀。大獵祭Mangayaw(含猴祭、除喪)是臺東縣內卑南族最重要的祭儀之一,源自於古代的狩獵祭儀,團體合擊訓練,以及部落復仇的戰爭行動。舉辦大獵祭Mangayaw(含猴祭、除喪)的時間,大約都是每年的12月。過程包括, 1、少年利用假日,集中到少年會館接受訓練。 2、會館修葺,祭司和巫師為部落祈福。 3、少年年祭(俗稱猴祭)。 4、少年成年禮,成年禮後的少年要為部落服役3年。 5、青年以上男子出發外地狩獵。 6、男子狩獵凱旋歸來,青年成年禮,大會舞。 7、除喪祭。

卑南族婦女工團小米祭

臺東縣卑南族的南王、下賓朗及巴布麓部落,都有婦女工團(misa’ur,即換工團)以及專屬的小米祭慶典。婦女小米祭包含山田燒墾和種植小米,婦女工團(misa’ur)集體小米田除草,以及婦女小米除草完工祭(或完工慶)。
其中南王部落因為人口數較多,已發展出一個一連3天的節慶活動,統稱為Mugamut(婦女小米除草完工慶)。完工慶期間由男子支援採猴籐和荖籐,同時準備傳統食材和傳統食器,慶典當天並支援餐食服務。

彰化南瑤媽笨港進香

雍正年間有一窯工楊謙自笨港到縣城來應募工事,工作完成之後,求自笨港媽祖佑身的香火袋放置於工寮內未帶走而產生神蹟,肇成南瑤宮建廟之緣由,隨著南瑤宮媽祖香火的興旺,宗教活動亦熱絡起來,進香活動為主要型式,據《彰化縣志》記載:「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驗。」 。 南瑤宮何時開始前往笨港進香的起源年代不詳,目前可朔至最早的記載為嘉慶19年(西元1814年)的〈南瑤宮老大媽會合約書〉,為了要前往南瑤宮香火起源地笨港進香,信徒們紛紛成立輿前會,亦即媽祖會,簡稱媽會,在媽祖進香活動中,擔任抬媽祖神轎的榮職,十個媽會陸續成立於嘉慶年間至日治初期,會員分佈於臺中盆地、彰化平原與南投部分地區,形成南瑤宮媽祖的信仰團。在各地多次的進香迎媽祖的活動中,都有媽祖顯靈庇佑的神蹟產生,並一再廣傳,因而有「彰化媽祖廕外方」之說。

六甲大丘三角頭請佛踅庄

相傳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源起於清朝咸豐年間、距今約150年、一直是大丘三角頭的信仰中心及年度盛事『相關資料由於「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是民間的信仰民俗活動、所有活動流程都是先民依實際狀況商議取得共識延傳下來。相傳咸豐中葉、大丘三角頭先民們因在山區墾荒拓殖時常遭遇天災地變、都能在赤山龍湖巖觀音佛祖暨六甲恒安宮天上聖母神光護佑之下逢凶化吉、先民們感念佛祖媽、媽祖婆神威顯赫、護境佑民、為了答謝神恩乃匯集大丘堡內九個庄頭商議繞境事宜、取得共識組立『三角頭』擇定每年農曆1月恭請龍湖巖觀音佛祖、恒安宮天上聖母至三角頭遶境、演戲謝神、祈求風調雨順、人丁康泰。

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

苓仔寮位於將軍區苓和里、保源里之內,是將軍區內的大聚落之一。苓仔寮以主祀「池府千歲」的「保濟宮」為聚落公廟。 苓仔寮先祖自中國移民來臺,將植棉、手工彈被及手工紡織技術傳入此地,逐漸發展成為製被產業聚落,並以此工藝聞名,素有「棉被巢」、「棉被窟」之稱。苓仔寮因農業社會草寮及棉被產業較為畏火,怕發生火災,而逐漸發展出於 冬至前夕「送火王」之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