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失落的貝神

高雄市桃源區,高雄市那瑪夏區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高雄市桃源區,高雄市那瑪夏區

尋回失落的貝神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2023-11-14

Miatungusu(聖貝祭)是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祭典,內容與早期文獻紀錄吻合,具有傳統性與歷史性。此祭典藉由儀式及歌舞再現歷史,不僅顯示聖貝(代表祖靈)的神聖性,亦於儀式中再現族群遷徙歷史,更反映了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具文化性。

族人及各家族均參與儀式及活動,凝聚族人向心力及認同,具典範性。

相關文章

2023-11-14

安平是臺灣古老的城鎮之一,在荷西時期之前已被稱為「大員」。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入主臺灣後,才改名為安平至今。而隨著歷史環境的演變,至今安平聚落分成十社,位於港仔尾社的靈濟殿歷史最早可以溯自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前身為仙史宮,主祀伍府恩主公,後迎入安平慈濟宮保生大帝、囝仔宮社北極殿玄天上帝、安平水仙宮水仙尊王等神。

2023-11-07

陳天榮先生和呂博達先生的創新將來自澎湖的藝陣踏涼傘融合了武術動作,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高雄地區踏涼傘表演藝術。他們將廣東武術與傳統踏涼傘結合,不僅為這項傳統技藝帶來新的發展,還使其具有了獨特的在地特色。這種創新和融合將踏涼傘從民俗領域推向表演藝術,展現了高雄地區踏涼傘的獨特魅力。在民國107年,這一獨特的踏涼傘表演藝術被正式登錄為高雄市定傳統表演藝術,彰顯了其在地文化價值。

2023-11-13

土城仔指的為臺南市安南區土城仔聚落,庄廟為主祀鹿耳門媽祖與五府千歲之鹿耳門聖母廟。並以鹿耳門聖母廟為中心分成「頂堡」、「下堡」。形成了鹿耳門聖母廟的核心信仰圈,構築土城仔香之基礎,在含括七股、佳里、安南區其他聚落形成碩大的「土城仔香」。土城仔保安宮與鄰近角頭於清末日治出開始參與西港仔刈香,屬西港仔刈香72庄之「往鹿耳門請水」及「往土城仔請媽祖」。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西港仔戊戌香科,因迎請北港媽作客事件,土城仔及鄰近角頭、聚落退出西港仔刈香。爾後連續二年土城人士以鹿耳門媽祖聖誕之名義辦理媽祖出巡安南區,鞏固鹿耳門媽之信仰,成為日後辦理土城仔香的基礎。1961年(民國五十年)首辦辛丑年土城仔香科,西港仔刈香在此年也恢復到鹿耳門溪畔請水,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甲辰科西港仔刈香便改到鹿耳門天后宮請媽祖至今。而聖母廟至1961年(民國五十年)首辦辛丑香科後,便訂於每逢丑、辰、未、戍年之3月中下旬舉辦,每科刈香繞境3日。因脫自西港仔刈香,鹿耳門聖母廟所辦理之刈香,內容也有程度上與西港類似,也是香、醮合一,其內容包含刈香遶境及王船醮典。而聖母廟為與其他宗教活動有所區別,喊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至今以「土城仔香」之名併列南瀛五大香之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