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黑才開始雲嘉沿海最大規模普度

嘉義縣東石鄉

港口宮十一角頭中元祭

港口宮十一角頭中元祭

嘉義縣東石鄉

天黑黑才開始雲嘉沿海最大規模普度

港口宮十一角頭中元祭

2023-11-14

溯自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水難及移民遷移北港溪南岸後,為感念水災罹難的民眾及祈求往後生活能夠安穩,持續每年農曆7月持續由六庄十一角頭輪流主辦,以港口宮為中心,舉辦露天夜普、搭建孤棚方式與頭城及安平孤棚不同,為表恭敬不能直接擺放地面,但須傾聽民眾心聲,故高度架設約為半人高,為雲嘉南一帶少見,具地方文化與生活特色,民眾高度認同、熱心參與。

道光25年(1845)的水災及移民遷移至笨港溪南後,六庄十一角頭持續自發性輪值舉辦普渡,成為東石鄉港口村每年中元普渡特色。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2.露天夜普及孤棚架設型式特殊,以及孤棚於平時亦為無形祭祀空間等,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自道光25年(1845)水難後,六庄十一角頭承襲舊時傳統,定期於每年農曆7月笨港口媽祖廟舉行普渡,以感念水災難的民眾及祈求往後生活能夠安穩。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14

千里眼與順風耳,正式稱呼為金精將軍、水精將軍,和稱金水將軍或是千順將軍,部分地區也會以「千耳眼」稱呼,北港地區會稱為「千耳眼爺公(chheng- ni- gan- ia-kong )」,是媽祖身旁最為著名之部將。千里眼,顧名思義能觀察千里之外的事物;順風耳則能聽聞來自八方的細微聲響。媽祖以千順二將為護衛,其典故最早應出現於《天妃顯聖錄》〈降伏二神〉之章節所描述,描述盤據於山中做歲的金精和水精受媽祖收服而成為護衛媽祖之神。在台灣各地的媽祖廟,千順將軍是必定與媽祖一同奉祀的神明,不可或缺,各地有有多組千順將軍神將,隨媽祖繞境出陣,以壯大隊伍聲勢。崇賢寺與湖山岩淵源始於觀音佛祖。據傳湖山岩有自大陸來台三尊佛祖(三姊妹)寄居於湖山岩供奉,後有水汴頭居民約一百五十多年前自湖山岩迎回其中一座觀音佛祖(二媽)在聚落中供奉。當時崇賢寺尚未建廟,因此聚落採爐主輪值在民宅供奉方式,直至崇賢寺建廟之後才有固定供奉之處。由此可見當時水汴頭聚落早已形成,以及聚落與斗六湖山岩間的深厚關係。 水汴頭聚落有一以「卜米籮」的傳統民俗,聚落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占卜方式來問來年農事收成好壞,村民亦依照問卜結果來從事農耕,從過往迄今至少已有百年之久,從未間斷。然此民俗的起源與時間已不可考,據傳與觀音佛祖信仰有關。

2023-11-03

這個南管團創立於清代,世代相傳,至今仍在傳唱。它是專為祀王的「西港仔香」所設立的樂團,擁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目前,它是原台南縣唯一在刈香陣頭中出現的南管團體,這顯示了它的特殊性和歷史價值。這個南管團是西港慶安宮每三年舉辦的「香醮」專屬的樂團。它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基於這些特點,它有資格被登錄為地方性保存團體,以保存和推廣這一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

2023-11-14

望嘉部落的Maljeveq人在農曆新年前舉辦的傳統神盟約祭,特別是五年祭的刺球儀式。該部落首次在近百年舉辦刺球儀式,這是一項在日治時期被政府禁止的傳統活動。在2016年,部落成功將刺球祭石搬回祭場,並重新學習刺球相關的文化習俗。在2018年的神盟約祭儀式中,成功重現了近百年來中斷的刺球儀式。儀式包括迎靈儀式、刺球儀式,以及祭司將福球拋至高空,由男性勇士在刺球架上奮力刺中福球的場面。儀式中,勇士們使用綁著獸骨的護身符,並在pulingav的祭告和祈福儀式中進行刺球。整個儀式歷時12天,最後一天的刺球儀式需要刺中所有23顆福球才能結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