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陳聖祖讓百年民俗永傳承

臺南市永康區

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

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

臺南市永康區

迎陳聖祖讓百年民俗永傳承

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

2023-11-14

新豐地區 (原台灣縣境)早年即有各庄陳姓宗親同組「聖王會」,共奉歸仁大學潁川家廟南院敦脩堂唐忠順王為「老聖祖」,於每年農曆2月15日由上年度得筊庄頭負責酬宴「祖佛酒」,宴後再擲筊擇新爐主,得筊庄頭再於次月擇日前往迎回供奉一年。

歸仁潁川家廟以忠順聖王為信仰對象,一般皆稱陳聖祖,係唐朝太子太傅陳邕,原籍京兆府萬年縣,唐神龍初進士,開元時被謫入閩,建漳州南院,諡贈忠順王。潁川家廟設有「敦脩堂忠順聖王會」,會員係由鄰近陳姓宗親庄頭所組成,具有「祀神兼祭祖」雙重意涵的神明會組織,且「會員」為庄頭組成,分布範圍相當廣,廣布於今台南市永康、仁德、歸仁、新化、關廟、龍崎、東區、安南區等地,約為原臺灣縣境域,會員分布最廣時計46庄頭,是一極為龐大且歷史久遠的老神明會組織。

相關文章

2023-11-03

潘玉嬌出身於戲曲世家,家學淵源深厚,通曉西皮和福路,並且在生旦表演方面傑出。這種家學背景為她提供了扎實的戲曲技藝基礎。潘玉嬌的技藝主要傳承自中部職業內行班傳統,同時她還承襲了家族的北管技藝。她保留了亂彈劇目160齣的表演技藝,這在當今的亂彈戲界中顯得非常珍貴。潘玉嬌是臺灣戰後第一代亂彈童伶,出身苗栗後龍東社班,代表了臺灣職業亂彈班界中的特殊流派。她的表演風格具有區域性代表性,彰顯了臺灣地方戲曲的多樣性。

2023-11-14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創建於1711年(清康熙50年),為臺南三所清代官建城隍廟之一。縣城隍夜巡起於1970年代城隍爺之神示,早年為不定期,並曾中斷數年,2007年起定期於農曆7月過後首個周六下午進行至當日深夜,模式固定並延續迄今。本民俗屬農曆7月後之祭儀,意在驅鬼除煞,每年依神示之路關,於舊府城四城門內之範圍進行夜巡,捉拿逾期未歸之鬼魂,並於城隍爺擇定之路口進行「路祭」。本民俗為府城地區唯一定期舉辦之城隍夜巡,辦理迄今獲地方信眾高度認同,已成府城地區城隍信仰活動中重要之一環,極具獨特性與在地性。

2023-11-13

傳說排灣族古樓社maljeveq(迎祖靈)及pusau(送祖靈)祭典的淵源,可追溯於早先的「三年祭」;性質同樣為世人、祖靈和創世神相約祭拜的祭典,時間則為三年一次。每次祭祀前十天都透過巫師占卜與祖靈相約於何日何時相會,當日以燒小米梗的煙為號,以迎祖靈降世賜福。 此祭典由古至今,從不間斷,直到某一屆,發生giring頭目兄弟於祭祀準備期間,因爭執持有最長刺球桿而怒目相向,各取刺竹竿所接尖端處,雙方互刺身亡事件,犯了禁忌,祭祀活動至此停辦,長達十五年(五次),於此停辦期間,「kuljaljau」部落便一直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經巫師占卜詢問祖靈,為何發生天災人禍,祖靈示意災厄仍源起於「祭祀停辦,未獲祖靈祝福所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