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失而復得的工藝文化

花蓮縣豐濱鄉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花蓮縣豐濱鄉

傳承失而復得的工藝文化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2023-11-09

新社的香蕉絲編織是噶瑪蘭族特殊的工藝,同時也是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這種編織工藝從砍割香蕉樹到最終完成,每一個步驟都體現了噶瑪蘭族人民的堅持和深厚技藝。現今,這種工藝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服飾和揹帶,還延伸到了窗簾、門帘、筆記本書套等更多的藝術品上,展現出其具有創新特質的藝術性。新社是噶瑪蘭族人數最多、最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擁有最多具有香蕉絲編織技藝的老藝師。這種傳統的編織技藝不僅是對文化的承先啟後,也是智慧的累積。這些老藝師的存在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他們將這門技藝傳承給後代,同時也在傳統技法中尋求創新的表現方式。

噶瑪蘭族的香蕉絲編織在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藝術中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這種獨特的工藝不僅體現了傳統的傳承,還展現了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為臺灣的文化遺產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相關文章

2023-11-08

莫永崇於民國33年3月中斷學業,前往竹山郡竹材工藝傳習所學習竹編,師承張清波先生及助理教師黃宗能(原名黃滿)。在民國42年,受到黃滿老師推薦,莫永崇進入南投縣特產工藝研究班,進行為期4個月的研習。在這段期間,他有幸得到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老師的親自指導。

2023-11-10

世居南投縣竹山鎮,自幼在四周環竹的環境中長大,家中亦從事出口日本竹藝製品的工廠,對竹子天生就有濃厚的情感。 1983年就讀於省立竹山高中美工科,以竹雕類別為主要的專攻項目。鑒於學校的教育方向著重於美術工藝理論為基礎,對於各項類別的美術工藝均需廣泛的涉獵與學習,從養成教育中學習竹藝,無法滿足個人對於竹雕專業技法的渴望,於是在高二暑假(1985年)經竹山材料商的引薦,旋即前往台中竹雕家陳銘堂老師學藝,走入竹雕的世界。於1987年畢業後,正式師事於竹雕家陳銘堂老師門下,打造出深厚的竹雕基礎。當兵後(1990年),進入竹雕專業領域並創作迄今。 在竹雕創作中,以荷花、青蛙、蝸牛等見長,創作品除了技藝表現外,皆富有濃濃的人文意味,在生活中體現人生。

2023-11-09

15歲正值懵懂年紀的許哲彥,被赫赫有名江清露藝師收為學徒後,自此一生都奉獻給了剪黏工藝。 自清光緒年間起,臺灣開始遠赴唐山拜師學藝,其中以洪坤福派系的柯訓、洪坤福、江清露及第四代傳人許哲彥,做為北港朝天宮屋簷的重要技術傳承及維護展現,於北港立有一席之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