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潮單字藍

舞台

2023-11-06

美濃客家八音團是一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並搭配弦律性與打擊樂器的客家八音團體。他們的演奏風格在南部客家族群的生活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別在歲時節慶和生命禮俗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支團體展現了客家族群傳統音樂的特色,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

2023-11-06

鄭福仁藝師是一位技藝精湛且長期從事宋江陣傳習工作的專家。他不僅在實踐中展現了卓越的技能,還在相關領域出版了著作,記錄了宋江陣的演出形式,對於宋江陣的傳承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通过他的努力,宋江陣這一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對於文化的維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3-11-06

明興閣掌中劇團是台灣少數保留後場樂隊的劇團之一,他們的演出伴奏北管布袋戲,展現了技藝精湛且具有藝術性的特點。這種演出方式在台灣已經相當罕見,使得明興閣掌中劇團在布袋戲領域中獨具特色。這個劇團的特殊性還體現在他們的師承和技藝傳承上。他們師承於林邊的全樂閣,涵蓋了操偶、文武場、木偶雕刻、服飾、頭盔製作等多個方面的技能。而這些工作都是由家族成員共同完成,這種傳統的家族式傳承使得明興閣掌中劇團在布袋戲的製作過程中保持著高水準的藝術品質。

2023-11-06

少妮瑤·久分勒分於1992年就讀神學院時,受到施余金城(Sujalu)的啟蒙,開始接觸排灣族的鼻笛音樂。在她的回憶中,小學時曾經見過部落內的耆老吹奏單管鼻笛,但當時並未意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只知道那是她們馬里巴(Maljipa)部落東源村的音樂。直到進入神學院音樂系,莊春榮(哈尤·尤道)牧師開設了原住民樂器課程,並邀請不同族群的藝人來校內教授傳統樂器,少妮瑤才開始意識到民族音樂的概念。

2023-11-06

口鼻笛在排灣社會制度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音「高下清濁中節度」,是台灣原住民樂器中,唯一可以發出複音音樂的樂器。口鼻笛為兩種樂器,一是用嘴吹的口笛,一是用鼻吹的鼻笛,口笛在排灣社會裡是談戀愛時,少男用口笛來追求少女與紓發失戀的情緒,鼻笛樂音哀愁則是用於喪事時,安慰親屬。傳統口鼻笛是三至五孔,傳統的口鼻笛在排灣社會中只有具有地位、功績、視為勇者的男人才可吹奏,是排灣族人精神與情感的重心。

2023-11-06

許坤仲是北排灣(Raval)族人,他所屬的家族是Pavaval jung(巴瓦瓦隆),是一個世襲的工藝家族。這個家族的先輩們都精通雕刻、打鐵、建築等精緻手藝。許坤仲從小就開始傳承父親(Vaiki)的打鐵、禮刀和排灣笛等製作技藝。他的製作技藝尤其在口笛和鼻笛方面表現得非常精湛。他常常在笛身上雕刻各種紋飾,包括陶壺紋、人頭紋、百步蛇紋、連杯紋,以及狀似蛇身鱗片的菱形紋等。這些雕刻非常精巧細緻,使得他的作品在音樂性傳承的同時,也具有了視覺藝術的表現。這成為了許坤仲筆下鼻笛最獨特的特色之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