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2023-10-13
移民來臺之初,保生大帝神尊原先奉祀於原淡水福佑宮(媽祖廟)茅屋內,時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福佑宮將建廟因此將保生大帝大爐迎至北投里水源地。
後於嘉慶元年(1796)由李臣春先生迎請至中田寮演戲埔奉祀,時至嘉慶七年(1802)方塑金身。由於香火鼎盛故自咸豐五年(1855)由忠寮聞人李媽諒倡議規劃下開始輪祀,原中田寮和水梘頭同屬一庄,後因燕樓李家人才輩出於清光緒 十一年乙酉科(1885)李貽電、李宗炳叔姪同榜武舉,光緒十七年辛卯科(1891)李宗聛中文舉,經擲筊聖示增加中田寮庄加入輪祀在每個庄里間九年一輪,160幾年來代代相傳,尤其是每年祝壽活動、過爐繞境、爐主厝的安爐大典皆為輪值庄里的重要慶典。並且在輪值年度每月在輪值庄里舉辦祭拜、犒軍、普施儀式。
2023-10-13
竹圍福海宮主祀輔信王公,信眾們多以「王公祖」稱之,為大園、蘆竹濱海地區的信仰中心,當地人也習稱之為「大廟」,每年農曆三月初八為輔信王公聖誕,這日竹圍福海宮舉辦一系列聖誕祭典。民間信仰認為過火可以去除污穢達到潔淨,進而能增強神明的靈力,所以竹圍福海宮在輔信王公聖誕這日舉辦過火,採取燃燒紙錢的金火而非炭火,過火前要由輔信王公透過輦轎傳達神諭,輦轎由四人肩扛,扛轎人員不斷地旋轉,使扛轎人員的身體能離地飛起,所以稱為「飛輦」,是一種特殊的扛轎方式,信徒相信神明降駕才能使扛轎人員飛起,之後所有參與過火的輦轎、信徒通過燃燒的金紙火堆,竹圍福海宮每年舉行飛輦轎、過金火,年復一年,成為地方的重要民俗活動。
2023-11-10
臺中市旱溪媽祖廟「樂成宮」於清朝乾隆初年,墾民為求渡臺順利,遂恭迎湄洲天后宮之「老二媽」金尊隨行,行經樂成宮現址時因神靈顯異,於是將神祇暫奉於此,直到朝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建廟。後歷經多次改建,日治時期大正13年(公元1924年)重修正殿完成後,信眾曾返回大陸湄州的天后宮進香,民國74年(公元1985年)公告為臺中市定古蹟,民國80年(公元1991年)擴建後殿,始成今日規模。著名的「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相傳為清道光初年間,當地稻作病蟲害嚴重,今日臺中市大里、烏日、太平、霧峰等區十八庄農民,恭迎「旱溪媽」前往遶境賜福,遶境活動流傳至今,成為全臺遶境時間最久宗教活動。每年遶境固定於農曆3月1日起駕出發,22日返回樂成宮,遶境路程固定,23日媽祖聖誕當天信眾齊為神明祝壽,民國97年(公元2008年)「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登錄為臺中市無形文化資產。
2023-11-13
每逢閏年、閏月的農曆3月6日前後,「下路頭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廟」為慶祝玄天上帝誕辰,便會舉辦具代表性,且已延續百餘年歷史的下路頭鞦韆比賽。「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民俗活動流傳已久,起源時間不可考。相關文字紀錄出現在1904年(明治37年)《總督府公文類纂》 中曾記載下路頭庄發生瘟疫。在1909年(明治42年)《臺灣日日新報》 亦記載了下路頭舉辦盪鞦韆的活動。民間流傳幾則起源典故 ,分別為1.舉人女兒說、2.飛天說、3.龍穴說、4.殖民說、5.感恩說、6.掃疫說、7.龍船穴說。以上幾則傳說多是因當地發生瘟疫,居民向玄天上帝祈求後所得指示,需架設鞦韆並擺盪鞦韆,才能使龍船活躍擺動,人丁興旺,老少才會平安;或以「飛上天庭」的意象,意謂向神明致敬,感謝神明讓附近居民免於瘟疫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