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宜蘭縣

2023-11-10

林烈旗具長年製鑼的經驗,從材料選定、材質了解、造型處理、製造過程、音色定位等各方面,展現科學理性與知識技藝,對所需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能完全掌握。瞭解保存者傳習的責任與義務,經常參與社區、學校、文化場域示範製鑼工藝推廣教育及文創活動,並已傳承技藝予第3代。傳承製鑼相關知識與工藝技術,對於鑼之音色、表現以及與排場、陣頭演出,民俗節慶之關係均能有所掌握,為文化脈絡下適當的保存者。

2023-11-10

林烈輝製鑼技藝傳承自其父林午已歷一甲子有年,技藝精湛,銅鑼之選料、製作工序、捶打、銲接、成形等均具有一定的脈絡與格式,累有經驗。瞭解保存者傳習的責任與義務,經常參與社區、學校、文化場域示範製鑼工藝推廣教育及文創活動,有傳習意願。傳承製鑼相關知識與工藝技術,對於鑼之音色、表現以及與排場、陣頭演出,民俗節慶之關係均能有所掌握,為文化脈絡下適當的保存者。

2023-11-10

年少即師承嬸婆Yabung Wilang彭秋玉學習地機tminun balay平織、lmamu經、緯挑、snuyu斜紋;向Ryuhing流興部落的林白金蝦學習lmamu緯挑;並向耆老們學習傳統搓捻治做苧麻線的技法,目前尚種植苧麻。 2000年時至原住民技藝研習中心學習高機技法;於輔大接受織紋分析、染、高機、刺繡、設計概念培訓兩年。熟知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的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可獨立完成水平背帶織機,單經雙緯技法。具備傳習能力與傳承使命感,持續在部落大學、南澳高中專班、南澳文物館或家中教學。

2023-11-09

顏文伯是宜蘭縣的燒畫磚工藝師,他師承父親顏金鐘,擅長傳統磁磚彩繪與燒製技藝。他的作品風格鮮明,兼融傳統與現代,技術精湛,具有藝術價值。燒畫磚是與臺灣傳統建築密切相關且具有時代性的傳統工藝,需要精通彩繪和陶瓷燒製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顏文伯承接父親的「景陽花磚專門」(景陽畫室)店號,他的作品不僅遍佈宜蘭各地的廟宇建築,也在北部其他縣市可見。他是臺灣燒畫磚工藝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能夠獨自完成燒畫磚的彩繪和燒製,技術非常優秀,具有特殊性。

2023-11-09

黃德河先生(又名黃江河)於昭和3年(1928年)出生,是宜蘭縣的資深傳統工藝師。他從8歲起就開始幫助母親黃江查某製作花朵,母親的技藝來自於日本人的造花技術。在27歲時,黃德河師承台灣造花藝大師潘牛教授,開始融會貫通,並創作蓪草花藝超過70年,是台灣現今仍在傳承的蓪草花藝師。

2023-11-09

黃趙石女士是一位傳統蓪草紙花工藝的傳承者,生於民國25年。她的丈夫,黃德河,是一位蓪草紙花的工藝師,被宜蘭縣政府列為無形文化資產。黃趙石嫁入黃家後,不僅協助婆婆製作春仔花和黑貓花,還協助丈夫製作蓪草紙花的葉子,並幫忙晾乾染好的蓪草紙等工作。在製作蓪草紙花時,黃德河負責整組植栽的組裝,而黃趙石則是協助他的重要助手。黃德河使用報紙、木屑等材料製作樹幹,其中木屑會先和顏料、膠水混合攪拌後再鋪設於報紙上,形成蓪草紙花的獨特外觀。

2023-11-07

江明清是泰雅族人,民國79年從神學院畢業成為一個牧師,也是一位厲害的口簧琴師父。他將全世界的口簧琴做了完整的比較,發現只有臺灣可以做到6到8簧。江明清寫了許多有關口簧琴的著作及音樂創作,並舉辦許多展覽,成為臺灣口簧琴的重要推手。

2023-11-03

古稱「利澤簡」的利澤地區,是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小村,因位處冬山河旁而成為宜蘭溪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在清朝時期也因此相當繁榮,但隨著冬山河改道以及鐵路、公路等陸路運輸之興起,日益衰退的商業機能讓利澤街道逐漸蕭條。

2023-11-03

頭城老街,又被稱為「開蘭第一街」,是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的歷史悠久的街道。這條街道的範圍大致從南門福德祠到北門福德祠,長約600公尺。它的南北走向靠近東邊的頭城港,以及通往北邊烏石港的港道,曾經是繁華的貨物集散中心。然而,由於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洪水影響,以及陸運取代海運等因素,這裡的繁華逐漸式微。今天,頭城老街上保存著多座古蹟、老廟,還有珍貴的老榕樹。

2023-11-02

陳李美娘專攻北管戲齣的老生、老旦以及大花的角色,不論是古路戲、新路戲還是扮仙戲,她都能以優美的身段、聲腔和扮相成為老輩和中生代演員的表率。她是漢陽北管劇團的資深演員,自15歲加入戲班,積累了豐富的習藝和演出經驗,跨足了多種劇種,包括歌仔戲、客家戲和北管戲曲。她的技藝純熟且精湛,曾多次獲得各種獎項的肯定。在1987年,她獲得了省府的「文化特殊貢獻獎」,而在2019年,她也獲得了臺北市歌仔戲的「優秀演員獎」,充分展現了她的藝術價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