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潮單字藍

舞台

2023-11-14

濃溪畔右堆地區新威客家聚落本有清明後祭拜義塚習俗,而當1923年建新威勸善堂後,居民將敬義塚、送字紙灰兩習俗結合,並擇新威聖君廟張君聖者聖誕時舉辦,祭典內容包括:送字紙灰、祭河江、祭聖大典和祭義塚,保存客家傳統信仰,傳承新民庄古昔生活,日治時期雖一度中斷,但二戰後重新恢復,已成為新民庄固定歲時祭儀,具傳統性。

2023-11-14

福建同安族群於乾隆初年至大龍峒地區開墾,並將原鄉奉祀的保生大帝信仰帶至當地,大龍峒保安宮約在嘉慶十年(1805年)至道光十年(1830年)起建而成。「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大龍峒保安宮重要的年度盛事,大正14年(1925年)4月7日的《臺灣日日新報》記載:「當市大龍峒保安宮。奉祀保生大帝,威靈久著。……六日午後為保生大帝神駕,出遊境內之日。過午各音樂團神輿等到保安宮齊集。于神輿遶境,全無阻礙,于是稻江附近各藝閣、音樂團,暨其他一切行列,……由午後一時半啟發,經大龍洞町、出大橋町、永樂町、遶太平町、日新町等。」為當時保生大帝誕辰遶境之形式、規模與範圍。大龍峒保安宮之祭祀與廟會習俗發展至今,信眾熱烈參與,為地方重要的盛典,戰後政府提倡節約祭祀,廟會的辦理規模較小,但是其格局與形式未有太大改變,保安宮於1994年以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核心,開展保生文化祭,包含遶境、過火、三獻、放火獅及家姓戲等民俗儀式及相關活動,並辦理藝文、古蹟導覽等教育推廣活動,反映在地迎神文化及大龍峒保安宮信徒社群的凝聚力。

2023-11-14

十八庄範圍在清治時期分屬藍興堡與貓羅堡。日治時期則歸大屯郡烏日庄、大里庄、大平庄、霧峰庄等管轄地區。相傳清道光年間大屯十八庄遭逢「烏龜病」病蟲害肆虐,居民共議迎請中部地區各宮廟媽祖聯合出巡壓制病蟲害,媽祖所到之處即天降大雨,使蟲害消退,遂形成每年固定迎請媽祖前來巡視禳災祈福的民俗活動。

2023-11-14

「上白礁」係「前往白礁鄉謁祖」之意。據考證,學甲上白礁源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的農曆3月11日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日治時期後由於臺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將軍溪畔)舉行隔海謁祖祭典。初期受限於人力、物力,並非年年舉辦,約於20世紀中葉固定為每年舉辦。

2023-11-14

’a’owaz是賽夏族人向天神koko' wa:on祈求能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族人能安居樂業生活。是賽夏族農耕小米文化的象徵,為全族性的祭儀早期為四種祭儀分別是祈晴祭、祈雨祭、祈鎮風、祈驅疫,祭典執行的內容會隨著目的而不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鎮風祭已廢止,而祈雨祭、祈晴祭和驅疫祭合併成為祈天祭。1945年之後,祈天祭每年舉行,並未中斷,歷次祭典儀式大致依照舊俗並無改變,並與文獻記載之儀式過程相符。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保留完整的祭典儀式結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