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傳承,滿腔熱忱

臺北市士林區

布袋戲-鍾任壁

布袋戲-鍾任壁

臺北市士林區

卅年傳承,滿腔熱忱

布袋戲-鍾任壁

2023-11-02

鍾任壁先生是「閣」派第五代掌門人,自幼即開始學習家傳的潮調布袋戲,具有特殊性。他以優秀的文、武戲口白與演技聞名,擅長傳統布袋戲和創新的金光戲。他不僅在推廣和教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是本市重要的傳統表演藝術者。他對布袋戲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非常熟悉,並具有傳習該項目的能力和強烈意願。在文化脈絡下,他被認為是適合被登錄的人選。法令依據為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第1項以及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布袋戲在台灣的歷史,一般認為始於道光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洲、泉洲及廣東潮洲等地傳來台灣。在台灣的歷史發展約略可分為九個階段:(1)籠底戲時期、(2)北管戲時期、(3)古冊戲時期、(4)劍俠戲時期、(5)皇民化運動時期、(6)反共抗俄劇時期、(7)金光布袋戲時期、(8)廣播布袋戲、(9)電視電影布袋戲。

相關文章

2023-11-07

楊秀卿女士的說唱念歌藝術,最初是中下階層賣藝糊口的必備技能。然而,她的藝術才能在1985年被文建會所發掘,並在藝術季中獻聲。從那時起,楊女士致力於念歌藝術的傳承,已經持續了廿多年。儘管楊女士失去了雙眼的視力,她以溫柔而堅定的歌聲,見證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歷程。楊秀卿女士以她的即興念歌技巧聞名,並且致力於說唱藝術的教學和推廣。她的才華受到了眾多人的認識和激賞,並且榮獲國家薪傳獎的肯定。

2023-11-03

梁玉水能夠熟知並正確體現泰雅口簧琴這一具代表性的生活樂器。他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能夠充分體現泰雅常民音樂的價值和特色。泰雅口簧琴是一種特殊的樂器,其吹奏技能面臨著失傳的危機。梁玉水具備了這種瀕臨失傳技能,他的存在和傳承工作對於保護這一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2023-10-13

在傳統泛泰雅社會中,男子曾獵首、女子具織布能力,始獲得紋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紋面禮俗象徵在生命進程中成為「社會人」,肩負成家、保護聚落之社會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界。紋面禮俗含括了傳統泛泰雅文化中生命儀禮、社會責任、超自然觀念等地方知識。雖然今日紋面已不再廣為實踐,轉化為貼紋面貼紙、暫時性紋畫之行為,仍被族人作為族群認同之重要表徵。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