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匠心,現代品味

桃園市大溪區

大溪木器-協大木器行

大溪木器-協大木器行

桃園市大溪區

傳統匠心,現代品味

大溪木器-協大木器行

2023-11-01

「協大木器行」的創辦人李阿維(1917-1996)是台灣大溪地區著名的木工匠師。他年少時期即展現出對木器製作的熱愛,曾在台北跟隨九叔公學習木器製作技藝,並在台北胡回邦家具工廠擔任師傅。1946年,李阿維在台北創立了自己的木器製作工廠,生產Nami(波浪)式漢、西洋混搭風的嫁妝組,並成功銷售。1959年,他返回大溪,在和平路72號開創了「協大木器行」。在當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民間信仰也逐漸興盛,使得來自全台各地的佛桌、神桌訂單迅速增長。為了迎接市場需求,「協大木器行」不斷擴充,店面擴及至和平路74號和76號。

在面對1990年代台灣木器市場充斥便宜、粗糙外來木製家具的挑戰時,李阿維找到了轉機。他獲得了替台灣佛教會設計高雄縣阿蓮鄉「光德寺」道場的佛桌、佛龕的機會,並進一步開始接下多家佛寺、道場的大型木器工程。他與鑿花師傅、螺片師傅、油漆師傅等各方合作,致力於製作出高品質、高雅、精緻的木器作品,這種堅持傳統技藝,並結合現代設計的理念,使得「協大木器行」在高價位木器市場上建立了優秀的聲譽。他的成功經驗為大溪傳統木器產業指引了現代化轉型的方向,展現出非凡的企業智慧和堅定的決心。

相關文章

2023-11-08

王保原為潮汕派剪黏司傅何金龍、王石發直系傳人,並擅泥塑,技藝精湛,曾經修護何金龍剪黏及葉王交趾陶作品。其構圖佈局具空間層次,塑造人物動作、表情栩栩如生,剪黏特色工法有「摃槌」(將玻璃剪成火柴棒狀)與「甲毛」(剪成細毛狀),並能使用早期瓷碗碟盤豐富多樣的紋樣釉色,曲勢度形加以剪裁,黏貼手路細緻,對施作過程之工具及材料運用考究,保存剪黏製作特出的技藝與知識。

2023-11-09

呂界元因鏤空木雕技術佳,雕刻繪稿技巧兼具,沿續臺灣本土繪師體之風格,呈現地方特色,故為登錄為本縣木雕保存者。臺灣的木雕藝術主要隨漳、泉、閩、客等先民拓墾傳承而來,在閩南傳統的傳承脈絡下,自生活的應用出發,逐步提升木雕的藝術價值,也培養出本地特色的木作鑿花匠師、器物木雕以及神像木雕匠師。嘉義為當時漢人開臺的主要據點之一,作品以神像、廟宇為主,早期臺灣各地的廟宇興建,都可以看到嘉義木雕師傅的身影,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地方性基準,爰以登錄為傳統藝術。

2023-11-08

陳銘鴻是一位長期從事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使用傳統的技法,通常是捏土成形,然後逐層敷以紙和布,最終製成獅頭。這種技藝要求高超的技巧,作品呈現出來的獅頭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獅頭製作在當地大甲地區的武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技藝,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輝映,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