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師

新北市三重區

泥作工藝-楊瑞西

泥作工藝-楊瑞西

新北市三重區

傳統藝師

泥作工藝-楊瑞西

2023-11-01

楊瑞西先生傳承自傳統泥塑、剪黏工藝系統,造型、構圖、佈局及設色等極具宗教文化及民俗意趣,遵古法施作,如五股助順將軍廟之泥塑、剪黏作品,具備相當卓越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辨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關於傳統泥塑工藝技法,能依循傳統工序、工法和工料之傳承,在當今逐漸式微的泥作工藝環境中,更顯獨樹一格,具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目:「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之登錄基準。

楊瑞西先生自15歲即師承剪黏大師洪坤福弟子陳天乞一派,極富台灣廟宇建築裝飾藝術特色,在泥塑界中享有盛譽,具地方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目:「傳統藝術領城有價值舆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之登錄基準。

從事泥作工藝超過40年,作品遍佈全臺,甚至遠渡日本等國施作,除累積豐富的實作經驗之外,還能持績從業,並將傳統技藝傳承延續。

相關文章

2023-11-01

張憲平先生源自家族的藤、竹編織傳統工藝,自幼熟習編織技法。於民國六十二年(1971年),在沒有師承的情況下,他初次體認到竹藤編器的優雅之美。儘管當時臺灣的竹編業者幾乎全部出走,張憲平不氣餒,反而積極走訪觀摩,並購回古老編器進行研究。他堅持超越前人的信念,投入竹藤編織手藝的領域。經過多年不斷修改和調整機器,他成功地克服了竹工藝發展的瓶頸,使竹片能夠細窄定寬,微薄剖篾,倒角整篾等委由機器操作。在這段時間裡,他長期培育熟練編作人員,並致力於提升竹編作品的價值。

2023-11-09

新社的香蕉絲編織是噶瑪蘭族特殊的工藝,同時也是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這種編織工藝從砍割香蕉樹到最終完成,每一個步驟都體現了噶瑪蘭族人民的堅持和深厚技藝。現今,這種工藝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服飾和揹帶,還延伸到了窗簾、門帘、筆記本書套等更多的藝術品上,展現出其具有創新特質的藝術性。新社是噶瑪蘭族人數最多、最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擁有最多具有香蕉絲編織技藝的老藝師。這種傳統的編織技藝不僅是對文化的承先啟後,也是智慧的累積。這些老藝師的存在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他們將這門技藝傳承給後代,同時也在傳統技法中尋求創新的表現方式。

2023-11-01

李秉圭先生是鹿港傳統木雕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他擅長傳統木雕技術,並且具有深厚的漢學、書畫底蘊。他在家族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勤學苦練,並且積極擴展創作理念與思維。他的作品融入了傳統元素,同時又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創意表現,呈現出文化的厚度和廣度。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