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境賑孤

新竹市北區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新竹市北區

遶境賑孤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2023-09-26


祭祀城隍的由來已久,相傳源起於周禮的八臘之祭。最早祭祀時原是水庸神,「水隍也,庸則城也」,水庸就是「城隍」,也就是保護城的神祇。古代祭「水庸」,即祭「城隍」,是一種人為建築物的自然神,南北朝時代,城隍變成一種福善禍惡,有求必應的神明。

到了唐代,為祈雨、求晴、報福、禳災而祭,城隍已成為人格神。宋代,自歐陽修祭城隍文中,反映出官吏與城隍間的互輔,對城隍崇拜也更尊重了。

明太祖時代,京師、興王之地及府州縣皆建城隍廟,定廟制,廟之高廣視官署廳堂,地方官吏定期行禮祭拜,從此城隍如同陽世官,各有轄區,由地方守護神變成可以問案、判事的司法神了。清代的城隍地位更遠高過地方官,城隍威權遠在陽官之上。

新竹城隍各項信仰活動及慶典,一向相當熱閙而且規模亦較恢宏,在歷史文獻、官方檔案及日治時期報紙中有詳細的記載,因而「新竹城隍,北港媽祖」一直是民間信仰裏深受矚目的宗教活動,而其中元普渡是竹塹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活動,城隍賑孤繞境造成全城轟動。即使遇上三○年代經濟蕭條也未稍歇,直至大東亞戰爭,才冷淡了這股熱潮。 城隍信仰自古迄今始終是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城隍由自然之神演變為人格神後,融合道教經典,成了幽冥世界的審判者,更加深人們的敬畏心裡。新竹城隍成功的達到燮理陰陽的功能。

相關文章

2023-10-13

在傳統泛泰雅社會中,男子曾獵首、女子具織布能力,始獲得紋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紋面禮俗象徵在生命進程中成為「社會人」,肩負成家、保護聚落之社會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界。紋面禮俗含括了傳統泛泰雅文化中生命儀禮、社會責任、超自然觀念等地方知識。雖然今日紋面已不再廣為實踐,轉化為貼紋面貼紙、暫時性紋畫之行為,仍被族人作為族群認同之重要表徵。

2023-10-13

大墓公或稱為義塚公,元名為古村坡塘義民公,其成立有兩種傳說。一為據傳兩百多年前各村莊組有鄉防隊,以禦盜匪。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間,林爽文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組織臺灣天地會,起義於彰化,全臺鄉勇響應。臺北以林小文為首,擺接堡(今土城、板橋、中和地區)壯丁,盡前鬢髮應之,一時大戰於柑林碑,時有良民欲糾眾以鎮兵亂,清廷誤認為天地會黨人,良民盡皆冤死於獄,而後真相大白,清廷乃表聖諭厚殮;二為大墓公旁另有一座「義塚萬善公廟」,墓碑上刻有「難民萬善遺骸墓」字樣,碑立於嘉慶十年(1805),清明日。

2023-11-03

九甲音樂為本縣南北管演變成夾雜表演的傳統音樂,較諸南北管樂另有特色,「錦成閣高甲團」為全台唯一之九甲音樂社團,具該團為唯一之區域樂團,備南唱北打特殊表現,亦展現埔鹽鄉西湖村強烈的地方生活聚落藝術色彩。目前有充沛活動力,並保存傳統抄本及若干曲目,故有保存必要性,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