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境賑孤

新竹市北區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新竹市北區

遶境賑孤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2023-09-26


祭祀城隍的由來已久,相傳源起於周禮的八臘之祭。最早祭祀時原是水庸神,「水隍也,庸則城也」,水庸就是「城隍」,也就是保護城的神祇。古代祭「水庸」,即祭「城隍」,是一種人為建築物的自然神,南北朝時代,城隍變成一種福善禍惡,有求必應的神明。

到了唐代,為祈雨、求晴、報福、禳災而祭,城隍已成為人格神。宋代,自歐陽修祭城隍文中,反映出官吏與城隍間的互輔,對城隍崇拜也更尊重了。

明太祖時代,京師、興王之地及府州縣皆建城隍廟,定廟制,廟之高廣視官署廳堂,地方官吏定期行禮祭拜,從此城隍如同陽世官,各有轄區,由地方守護神變成可以問案、判事的司法神了。清代的城隍地位更遠高過地方官,城隍威權遠在陽官之上。

新竹城隍各項信仰活動及慶典,一向相當熱閙而且規模亦較恢宏,在歷史文獻、官方檔案及日治時期報紙中有詳細的記載,因而「新竹城隍,北港媽祖」一直是民間信仰裏深受矚目的宗教活動,而其中元普渡是竹塹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活動,城隍賑孤繞境造成全城轟動。即使遇上三○年代經濟蕭條也未稍歇,直至大東亞戰爭,才冷淡了這股熱潮。 城隍信仰自古迄今始終是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城隍由自然之神演變為人格神後,融合道教經典,成了幽冥世界的審判者,更加深人們的敬畏心裡。新竹城隍成功的達到燮理陰陽的功能。

相關文章

2023-10-13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最早發源地,300多年前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漢人由渡海前來墾植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福建泉州三邑(晉江、南安、惠安)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寺供奉,當時為祈航海安寧郊商,同時興建後殿,奉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等,此後乃至日據時期,龍山寺除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外,更是商業、經濟活動之處,甚至為議事、訴訟等祈求神靈公斷之場所。

2023-11-13

蘇厝長興宮主祀十二瘟王(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自古便為蘇林二庄的信仰中心。千歲爺信仰的形成由來是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蘇厝人於曾文溪畔拾得十二瘟王之王船,亦有另一說則為蘇姓祖先從原鄉攜帶而來;不管那一說法正確,瘟王信仰的落腳,刺激了之後瘟王祭的形成。長興宮的正式建廟則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特別的是雖主祀十二瘟王,卻沒有雕塑神像,只供奉象徵瘟王的王令,另外則陪祀開漳聖王、總趕公、田都元帥、田府元帥、雷府大將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及虎爺。

2023-11-13

大路關石獅公信仰於2008年(民國97年)在地方人士的努力下,登錄為國家文化資產民俗信仰類資產加以保護,其具有傳統、歷史、文化、地方與典範性,石獅公在地方所彰顯的是客家族群不畏艱難,與大自然搏鬥求生存的硬頸精神。大路關地區以農曆2月29日獅老三完工之日做為石獅公生的日子,並於2013年(民國102年)起開始辦理石獅公文化季。石獅公文化季內容豐富,如:踩街繞境遊行、石獅公攝影展、在地產業行銷推廣、祭典儀式、各單位社團表演,除了活絡現場氣氛外,也聯繫了村莊中居民彼此之間的感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