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境賑孤

新竹市北區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新竹市北區

遶境賑孤

竹塹中元城隍祭典

2023-09-26


祭祀城隍的由來已久,相傳源起於周禮的八臘之祭。最早祭祀時原是水庸神,「水隍也,庸則城也」,水庸就是「城隍」,也就是保護城的神祇。古代祭「水庸」,即祭「城隍」,是一種人為建築物的自然神,南北朝時代,城隍變成一種福善禍惡,有求必應的神明。

到了唐代,為祈雨、求晴、報福、禳災而祭,城隍已成為人格神。宋代,自歐陽修祭城隍文中,反映出官吏與城隍間的互輔,對城隍崇拜也更尊重了。

明太祖時代,京師、興王之地及府州縣皆建城隍廟,定廟制,廟之高廣視官署廳堂,地方官吏定期行禮祭拜,從此城隍如同陽世官,各有轄區,由地方守護神變成可以問案、判事的司法神了。清代的城隍地位更遠高過地方官,城隍威權遠在陽官之上。

新竹城隍各項信仰活動及慶典,一向相當熱閙而且規模亦較恢宏,在歷史文獻、官方檔案及日治時期報紙中有詳細的記載,因而「新竹城隍,北港媽祖」一直是民間信仰裏深受矚目的宗教活動,而其中元普渡是竹塹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活動,城隍賑孤繞境造成全城轟動。即使遇上三○年代經濟蕭條也未稍歇,直至大東亞戰爭,才冷淡了這股熱潮。 城隍信仰自古迄今始終是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城隍由自然之神演變為人格神後,融合道教經典,成了幽冥世界的審判者,更加深人們的敬畏心裡。新竹城隍成功的達到燮理陰陽的功能。

相關文章

2023-11-07

永興樂皮影戲團由張晚先生於高雄市彌陀區所創立,張晚先生早年隨父親張利學習皮影戲,屬於父傳子。張力先生的皮影劇團早期並沒有固定的團名,僅以地名做為團名,之後才有張晚先生拍板成立永興樂皮影戲團,張晚以擅長演文戲如〈蔡伯皆〉、〈蘇雲〉等戲目聞名中南部,而後將一身技藝傳承於第三代張作與張歲兩兄弟,張做負責後場鑼鼓,張歲負責前場,兩兄弟可說是相輔相成,時常於各大鄉鎮演出,張歲拿手並且聞名的戲目有〈封神榜〉、〈三結義〉、〈薛仁貴征東〉等,接著張歲傳承給了子女張新國與張英嬌,至此已經是傳承到第四代,如今已經傳承到了第五代,由年輕的張信鴻領導,台上時常可見三代同堂共同演出,因為團員都是家人,所以該劇團都還保持許多傳統的習俗與特色。

2023-11-07

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主要有三位演員,搭配現場打擊樂、弦樂伴奏,表演具備何歌舞以代言演故事的戲曲定義,是民間地方小戲。是臺灣獨一無二的藝陣團體,所唱的音樂是潮調,樂師能演唱二四譜,是非常特殊且值得研究的地方小戲。以臺語口白和唱曲,使用傳統「潮調」音樂,具備特殊性。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代表性。全國僅此1團,故事性及表現性皆強,為「以言代演」的民間地方小戲,以臺語口白和唱曲,使用潮調音樂,頗為特殊。此陣人數眾多,向心力極強,不斷執行於傳習工作,積極地提升表演,於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及歸仁大人廟建醮時必出陣。

2023-11-03

慶美園戲劇團是一個具有一定水準的演出團體,其劇團的佈景和道具具有保存價值,並且其傳統採茶戲曲藝術展現已達到登錄的基準。這些保存團體的努力,使得客家大戲得以在當代社會中繼續存在,並且保持著其獨特的藝術風采。透過他們的努力,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這一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傳統劇種。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