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祭典王船進水典禮

屏東縣琉球鄉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屏東縣琉球鄉

平安祭典王船進水典禮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2023-11-13

小琉球,襟懸於台灣西南方約8海浬的海域,距離高雄港約12海浬。這座珊瑚岩礁小嶼分為八個村,四個角頭,村落中豎立著宗教寺廟,其中以碧雲寺主祀觀音佛祖,三隆宮主祀池、吳、朱三府王爺而聞名。

三府千歲的信仰源於清乾隆初年,由來自閩省鯉城的詩穎川族人陳明山君率眾帶著池、吳、朱三府王爺的香火來到小琉球。最初的草廟建在碧雲寺左側,即舊電廠的原址,後來於乾隆50年擇定現在的廟址。經歷多次改建,並選擇在祖峰回顧中找到《雙鳳朝陽》的吉穴「坐坤朝艮」,供奉著各大德,成為眾人朝夕膜拜、祈福的聖地。

小琉球的「迎王」儀式歷史悠久,初期與東港合併舉行,直到民國41年才各自獨立舉行,而在民國74年更建造了木製王船,使得「燒王船」的規模越來越盛大。祭典主事者包括大總理、副總理、各角頭的理事和參事,他們透過擲筊方式選定,迎王祭典事務由大總理統籌辦理。

迎王平安祭典的儀式流程包括籌備階段(擇日)、中軍府安座、造王船、王船進水、進表、設置代天府、王醮法會、遶巡海島、請王、出巡四角頭、迎王船、宴王、送王。中軍府是祭典的先鋒部隊,代表神界進入平安祭典的準備階段。王船則配祀以護航船舟,巡視畛域,賦予代天巡狩千歲的交通法船。在進水儀式中,王船升起船帆,撒下約四千斤的平安糖果及餅乾,祈求賜福與平安。

代天巡狩千歲爺奉玉旨按察,臨時駐蹕的行館被稱為「代天府」,其佈置完成後,正殿及左右廂殿的廟門則用班頭的板茭交叉,禁止閒雜人進入。遶巡海島是巡港腳的一部分,迎王祭典有別於其他地方,先在海上視察「巡港腳」,翌日再延續陸地遶境,呈現一系列水陸遶境。

請王是迎接代天巡狩王駕的儀式,所有參與祭典的神轎前往中澳沙灘進行請水法會,「報銜頭」則由各轎班人員附乩扶筆登上法台,寫出大千歲的銜頭。王駕出巡時,參加的隊伍與各角頭神輿集合於三隆宮,按隊伍號次有序出巡,呈現遊縣吃縣、遊府吃府、躦轎腳、攔轎喊冤、辦案等獨特的祭典特色。

「送王」是祭典的最後階段,恭迎王駕由道士團舉行「拍船醮」科儀,為王船「點艙」及「開水路」後啟程,出發直抵中澳沙灘。在那裡,恭請王爺登船,以火化之方式送走巡王。送駕禮畢,陣頭偃旗息鼓,回返三隆宮解散,祭典在此功德圓滿結束。

相關文章

2023-11-02

新永光歌劇團第一團是台灣保存採茶戲曲傳統藝術的重要團體,憑藉近五十年的傳承與經驗,他們成功將客家山歌、棚頭、相褒、俚語等台灣客家表演文化精華融入劇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劇目不僅僅是一種演出,更是對客家語言文化的珍貴呈現,彰顯了台灣土生土長的劇種之一。他們的劇本、舞台道具等相關資料應當被保存與記錄,以保護這份富有地方特色和流派特色的藝術遺產。

2023-11-14

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即是《諸羅縣志》記載創建於康熙39年(1700年)的笨港街天妃廟。若較保守根據廟內現存乾隆40年(1775年)〈重修諸羅笨港天后宮碑記〉推論其創建時間,廟史至少也可上溯至雍正8年(1730年),為笨港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媽祖進香團數量居全國之冠,分靈遍布全球。各地民眾自主進香活動維護久遠。全國最具代表性之媽祖進香目的地。北港進香產生之文學、藝術、俗諺、儀式多元且豐富。北港進香歷史悠久且保留傳統進香儀式。朝天宮保存完整之北港進香相關文物、資料。

2023-11-07

吳明生是一位習京劇藝術的老師,後來轉行習京胡,並拜梅派京胡大師學藝,展現出優秀的京胡演奏技藝,保留了少數堅持使用絲弦的拉胡琴琴師之一,呈現了梅派京胡的古風音色和唱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藝術價值。他的傳統表演藝術知識和技藝得到充分體現,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的要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