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織在裏面

臺中市和平區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臺中市和平區

把生命織在裏面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2023-11-09

Pasang.Pihaw賴福來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技術和環境知識的泰雅族男子,他精通部落生活中的各種技藝,包括編織、弓箭、漁具製作等,這些技藝具有廣泛且繁複的特點。他的技藝反映了泰雅族傳統生活中的工藝,包括木工藝、網袋編織、弓箭、漁具等,這些工藝具有地方性和特殊性。特別是在織作背帶方面,他使用梭子變化顏色和織紋,挑織出菱形紋樣,展現了泰雅族工藝的美感,具有藝術性。他的工藝技巧與族群文化相融合,呈現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精髓,同時也具有地方性和特色,因此他被認定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保存者。

傳統泰雅族男子工藝在山林生活中具有實用性,特別是對於狩獵者而言,這些技能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熟練掌握各種生活工藝,並且能夠自製或修補所需的工具和用具。這些工藝製品注重實用性和耐用性,因此在製作過程中,他們使用耐用且方便取得的尼龍繩,取代了傳統的手工搓捻麻線。

在編織方面,他們使用織網的方式製作各種背網袋,如tokan(男用背網袋,主要用於狩獵時背負獵物)、yubing tokan(男女皆可使用的縮口背網袋,主要用於背負輕便的隨身衣物和用品)、kari(網袋,用於裝盛肢解後的大塊獵肉、野果、農產品和器物,再置於tokan中背負)等。此外,他們還製作各種其他工具,如tara agal qulih(長柄手網,用於捕捉昏迷漂浮的毒魚)、tara slyan qulih(盛魚網袋,用於盛裝釣魚時所獲得的魚)、sguyu(用竹籐編製,用於河道中誘捕魚的魚籠)等。此外,他們還製作bluku(竹簸,用於篩米和盛物品)和tnaqan(用於盛裝男子隨身的小工具或物品),這些工具通常被放置在tokan背網袋中背負。

相關文章

2023-11-08

潘岳雄是一位彩繪藝師,來自彩繪藝術世家。祖父潘春源和父親潘麗水都是台灣彩繪領域的知名人士。潘岳雄在藝術上得到了祖父和父親的真傳,他的彩繪作品廣泛應用於門神、樑枋和壁堵等,呈現出非常生動、自然、充滿氣勢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精緻、高度可觀,繪畫技巧非常優秀。潘岳雄不僅持續從事彩繪工作,還在多地進行講學和傳習,培養了眾多的學徒,對於傳統彩繪工作有著使命感。

2023-11-09

洪平順藝師熟悉並能體現傳統建築彩繪相關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具有主導傳統廟宇彩繪工程之能力,精通規劃、圖稿、配色、繪畫,「畫、妝(彩)、油」技藝兼擅,具有豐富實作經驗及代表性。彩繪生涯逾半世紀,將彩繪知識與技藝傳承給後輩,教授學生已有多人能獨立執業,具有高度傳習能力與意願。彩繪風格揉合各家畫風,不斷精進學習發展成為個人彩繪特色。其傳統廟宇彩繪包括:門神、壁堵、樑枋等,具有歷史文化脈絡,彩繪創作主題,反映臺灣民俗信仰與地方特色。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木雕」保存者莊太吉(akinu,阿給努)為木雕工藝師,1949年生於屏東縣來義鄉。莊太吉從日新工商夜間部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曾做過醫院助理、建築業綁鐵工等工作。爾後透過文化自覺開始學習木雕。莊太吉剛開始學習木雕時,是憑著自身的感覺,四處請益,邊刻邊學,在不斷地努力下創造出自己的特色。 其木雕作品的題材大部分採自排灣族人崇敬的百步蛇、太陽等圖案或傳統領袖的肖像。後期作品則將現代生活與排灣族傳統圖案融入木雕作品中,作品風格具有設計感與特殊性,逐漸在原住民木雕領域建立起自身品牌。莊太吉除了自學木雕外,亦熱心於傳承木雕工藝。他曾在來義國小與來義國中擔任木雕班導師,並受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擔任社區木雕技藝講師。後來更被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列為第三屆「臺灣工藝之家」,顯示出其精湛的木雕工藝技術。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