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失而復得的工藝文化

花蓮縣豐濱鄉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花蓮縣豐濱鄉

傳承失而復得的工藝文化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2023-11-09

新社的香蕉絲編織是噶瑪蘭族特殊的工藝,同時也是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這種編織工藝從砍割香蕉樹到最終完成,每一個步驟都體現了噶瑪蘭族人民的堅持和深厚技藝。現今,這種工藝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服飾和揹帶,還延伸到了窗簾、門帘、筆記本書套等更多的藝術品上,展現出其具有創新特質的藝術性。新社是噶瑪蘭族人數最多、最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擁有最多具有香蕉絲編織技藝的老藝師。這種傳統的編織技藝不僅是對文化的承先啟後,也是智慧的累積。這些老藝師的存在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他們將這門技藝傳承給後代,同時也在傳統技法中尋求創新的表現方式。

噶瑪蘭族的香蕉絲編織在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藝術中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這種獨特的工藝不僅體現了傳統的傳承,還展現了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為臺灣的文化遺產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相關文章

2023-11-01

黃媽慶是鹿港北頭村的木雕藝術家,出生於1952年。他來自討海人的家庭,14歲起師從泉州木雕師傅阜王錦宣學習木器雕刻技巧。在學成後,他從事商業性的木雕工作,包括製作寺廟祭拜用品、欄間雕刻等。然而,隨著臺灣傳統木雕產業市場萎縮,他開始轉型,於1992年起放棄商業代工,開始進行傳統藝術創作。

2023-11-10

十七歲時發現左鄰右舍靠編草賺進不少金錢,所以求婆婆讓其學編草,從此開始與藺草為伍的生活,藺草編織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裡經濟。 1945年因全家移居台東縣豐里里,雖對藺草編織依依不捨,但也無奈的和它揮手道別。離開清水鎮,到了52歲孩子都長大了,才開始擁有自己時間,藺草又回到了她的身邊。 沒有師傅、沒有束縛也沒有經濟壓力,想到了什麼就做什麼,和西部編織者最大不同,就是將平面轉化為立體,這些立體人物、動物的編織蛻變,使作品脫離〝用的藝品〞而進入〝欣賞藝品〞。

2023-11-08

吳樹發是一位傑出的漆器藝術家,他擅長結合雕刻、漆藝等多種技法,以臺灣風土民情為主題,先刻後繪,創作出獨具藝術性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精湛的技藝,還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臺灣獨特的地方特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