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銘宏的祖先原本在金門烈嶼從事糊紙業,傳承已有四代之久,一直於台南民權路上經營糊紙工藝,直到1981年(民國七十年)開設了「左藤糊紙製品店」。洪銘宏從十三歲開始學習糊紙藝術,師承於父親洪錕鎔,後來跟隨金門的翁文林、李清榮學習,並在回到台南後向當地的陳金泳、洪新發等人學習,從不同的師傅那裡吸取了他所需的技藝。
洪銘宏的糊紙作品屬於混合派風格。在這種風格中,身體部分和軟胚派相同,使用紙類材料,如紙筒、紙捲或單張紙,層層堆疊以塑造外形。這種製作工法在肌肉、頭部、四肢等部位運用紙類材料,具有容易變化和修飾的特點,因此在台灣是最常見且被多位藝師使用的方法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洪銘宏的創作風格由過去的呆板轉變為色彩濃艷、更具活力和威風,他致力於使作品呈現栩栩如生的效果,獨樹一格,為台南糊紙藝術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