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神轎製作傳統匠師

臺南市中西區

神轎製作-王永川

神轎製作-王永川

臺南市中西區

國寶級神轎製作傳統匠師

神轎製作-王永川

2023-11-08


王永川,國校畢業後,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父,在其耳濡目染之下,看著前人的作品,靠著自己的分析揣摩,不斷的研究開發,竟也無師亦通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從事神轎製作已有57年的歷史,作品散見全國各地,以臺南市最多。目前在臺南市從事大多神轎製作傳統工藝的師傅,皆是從王永川大轎學藝成功,自行創業,是永川伯感覺最欣慰的事。 對於作品期創造題材多自己決定,在工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則是設計圖的繪製,至於雕刻則是待設計圖一擬出,將影印圖稿貼在木材上,照樣雕刻即可。

王永川先生是罕見的神轎製作藝師,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保存和傳承價值,顯示出精湛的傳統工藝。他的作品風格穩定大方,技藝代表了精緻完美的傳統工藝價值,因此獲得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傳統工藝獎項的肯定。他製作的神轎、供桌椅等作品,雕工精美細緻,展現了鑿花技藝之美,深具民間工藝價值和薪傳意義。

王永川先生的技法優秀且保存了閩南古法遺風,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審查辦法的第2條第1款第2目:「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之指定基準。他的神轎作品具有傳統刻法,並且是全台灣少數保存者之一,他在臺南地區形成了技藝傳承體系,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審查辦法的第2條第1款第3目:「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之指定基準。

相關文章

2023-11-09

黃塗山先生是竹編工藝的傳統工匠,他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五十年的豐富經驗。他的竹編工藝非常精緻高雅,是眾多徒弟的師傅,對竹藝的傳承和創新树立了典範。傳統工藝通常不容易大量生產,而且製作過程非常耗時,因此這種技能有失傳的危險。黃塗山先生的竹編工藝不僅展現了他的多元技能,還反映了古昔常民的生活型態。他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個人技藝,還對台灣的竹工藝文化和產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023-11-09

呂界元因鏤空木雕技術佳,雕刻繪稿技巧兼具,沿續臺灣本土繪師體之風格,呈現地方特色,故為登錄為本縣木雕保存者。臺灣的木雕藝術主要隨漳、泉、閩、客等先民拓墾傳承而來,在閩南傳統的傳承脈絡下,自生活的應用出發,逐步提升木雕的藝術價值,也培養出本地特色的木作鑿花匠師、器物木雕以及神像木雕匠師。嘉義為當時漢人開臺的主要據點之一,作品以神像、廟宇為主,早期臺灣各地的廟宇興建,都可以看到嘉義木雕師傅的身影,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地方性基準,爰以登錄為傳統藝術。

2023-11-10

粧佛是融合神像雕刻及宗教儀式之工藝美術,表現傳統信仰之豐富樣貌,並顯示民間藝術之特質。台灣粧佛可略分為福州及泉州二派,其中泉州派神像雕刻於鹿港之發展尤重寫意,多為子傳父業,嚴守祖傳古法,在藝術表現呈現其特殊性。保存者施至輝先生師承其父「神刀施禮」以泉州傳統雕法,堅持以傳統神像樣式創作,允稱為泉州派藝師中之翹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