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口簧琴的發揚人

宜蘭縣南澳鄉

泰雅族口簧琴-江明清

泰雅族口簧琴-江明清

宜蘭縣南澳鄉

原住民口簧琴的發揚人

泰雅族口簧琴-江明清

2023-11-07

江明清是泰雅族人,民國79年從神學院畢業成為一個牧師,也是一位厲害的口簧琴師父。他將全世界的口簧琴做了完整的比較,發現只有臺灣可以做到6到8簧。江明清寫了許多有關口簧琴的著作及音樂創作,並舉辦許多展覽,成為臺灣口簧琴的重要推手。

口簧琴在本縣僅泰雅族人使用,其製作及表演是泰雅文化的重要表徵,該族群對於此項技藝之保存與傳承不遺餘力,所使用之口簧琴為多簧口簧,音樂變化甚大,深具藝術性,值得登錄與保存。

相關文章

2023-11-07

楊秀卿女士的說唱念歌藝術,最初是中下階層賣藝糊口的必備技能。然而,她的藝術才能在1985年被文建會所發掘,並在藝術季中獻聲。從那時起,楊女士致力於念歌藝術的傳承,已經持續了廿多年。儘管楊女士失去了雙眼的視力,她以溫柔而堅定的歌聲,見證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歷程。楊秀卿女士以她的即興念歌技巧聞名,並且致力於說唱藝術的教學和推廣。她的才華受到了眾多人的認識和激賞,並且榮獲國家薪傳獎的肯定。

2023-11-08

在早期的台灣,移民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地域、語言和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社群劃分。芎林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形成了多個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客家獅團體多由具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或宗族社會所組成。在土地拓墾和資源競爭的環境下,家族和宗族成員團結起來,學習武術,保衛家園。客家獅藉著武術的核心精神,結合了舞獅文化,漸漸發展成為獨特的「客家獅」。

2023-11-14

安平城隍廟創設於清乾隆年間,為安平四大公廟之一,每年七月的城隍廟公普皆由各角頭廟輪流擔任主普,俟公普完畢,其餘角頭廟始進行私普,當地自古即有「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之俗諺,民俗傳承迄今,至少已一百多年,安平由原先之六角頭增為十角頭,各角頭廟輪流擔任城隍廟公普的模式仍持續而未中斷,普度前之放水燈、山燈、走赦馬、牽水車藏 等儀式內涵豐富,深具在地脈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