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時空六百年

金門縣金城鎮

明遺老街

明遺老街

金門縣金城鎮

穿梭時空六百年

明遺老街

2023-11-03

明遺老街位於金門城北門外,已逾四百年的歷史,被稱為金門最古老的街道,矮小的街屋並排在兩側,街道的東西南北四處出口原本都設有隘門。明遺老街過去曾是金門城的繁鬧市集,在地人又稱這裡為「買菜街」,隨著金門從清初政經中心移往後浦,才逐步走向沒落。

為了將金門第一街的回憶留存,明遺老街上的三棟建築改作為故事館,展示舊時常民的生活樣貌,關於信仰、農作與起居都有詳盡的描述。黃天佑紀念館黃天佑先生年輕時前往新加坡學醫,二十九歲返回金門定居,原本在模範街租屋看診,後來才搬回金門城洋樓行醫,四十一歲因腸炎過世,留下三子一女與繼室陳清守著這棟洋樓。洋樓因年久失修,下雨便會漏水,陳清的長子在洋樓旁又蓋了間新式住宅居住,而這棟留有時光記憶的洋樓則指望政府能補助整修,免得遭受塌毀的命運。

相關文章

2023-11-03

澎湖的發展歷程確實展現了一個地區商業中心的興衰變遷。從1926年成為馬公商業中心開始,到戰後初期被譽為「馬公的西門町」,再到六十年代進入沒落期,中央街見證了時代變遷和城市發展的軌跡。在1983年之後,中央街得到了相應的保護和重視,劃定為都市計劃保存區,並在1991年進一步確立為「中央街文化風貌特定專用區」。這樣的舉措有助於保護這片區域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價值。同時,當地居民的努力和振興協會的成立,也為中央街的保育和再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得到離島建設基金補助經費,更加速了中央街的建設和改善,有望使這個地區再次繁榮起來,為澎湖的文化和旅遊業貢獻更多。

2023-09-26

王公廟屬閩南式傳統廟宇,其內外形式依傳統古制構築,匯集當時噶瑪蘭第二代匠師精心之作。並且在王公廟建築構造當中運用了日治時期當時社會中由日人引進的洋式建築技術,包括牆面磁磚裝飾技術、洗石子及磨石子等技術。

2023-10-12

「鎮南聖神宮」位於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18號,興建於1777年(清乾隆42年) ,當時廟名為「鎮南宮」,主祀五府千歲。1832年(清道光12年)進士黃驤雲獻匾「福惠斯民」。1854年(清咸豐4年)首事田文增、韋珪生募款重修,並獻匾「鎮南古廟」。文昌閣則為1793年(清乾隆58年)知縣單瑞龍用築城樓之殘材所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