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客家八音演奏家

苗栗縣苗栗市

客家八音-鄭榮興

客家八音-鄭榮興

苗栗縣苗栗市

作曲家客家八音演奏家

客家八音-鄭榮興

2023-11-03

鄭榮興先生是台灣客家八音的傳承者和推動者,具有深厚的音樂造詣和教育背景。自幼隨祖父學習打鼓和曲唱,他是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的第五代傳人。鄭榮興的專業技能包括傳統客家八音演奏、戲曲音樂伴奏、音樂編腔作曲、音樂設計、傳統表演藝術製作和跨劇種音樂設計等。

在他的學習過程中,他得到了祖父陳慶松和祖母鄭美妹的傳授,並在採茶戲班擔任後場樂師,習得了採茶、四平、亂彈、外江等不同劇種的戲曲音樂伴奏技能。他也拜師於莊胡樺,學習了齋法科儀和後場音樂。此外,他深入學習了北管亂彈戲曲音樂,並在大學及研究所時期受教於多位老師,學習了作曲、音樂理論和民族音樂學等知識。他還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深造,使他具備了兼具表演、創作和學理基礎的才能。

鄭榮興在教育界也有傑出的貢獻。他曾擔任國立復興劇藝學校綜藝團團長、歌仔戲科主任和校長,並在他的領導下,該校被改制為專科學校,成為台灣戲曲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他也擔任了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和戲曲學院的首任校長,並在他的帶領下,這些學校為台灣的客家戲曲教育提供了完整貫通的正規教育體制,包括國中、高中和四技。他的貢獻不僅體現在音樂藝術上,還體現在教育事業的推動和培養新一代的音樂人才。

相關文章

2023-10-12

七夕乞巧原是傳統社會的民俗活動,具有古昔生活傳承的價值意義,在臺南市七夕夜晚拜七娘媽生仍存在社會生活中,後轉換成為做十六歲的科儀,更是臺南在全臺灣至今唯一保留的成年禮。

2023-11-13

「蜂炮」也叫「烽炮」,鹽水人呼作「放蜂仔炮」或簡稱為「放蜂仔」,較正式的稱呼是「蹌蜂炮」(cong5 phang1 phau3),意指蜂炮射出如同群蜂出巢一樣。其由來傳說頗多,大致有「反清復明」、「戲鬥煙火」、「歡迎嘉慶」和「驅除瘟疫」等4種說法,除了「歡迎嘉慶說」是純屬趣味之外,其餘3說皆頗有參考意義,其中「驅除瘟疫說」,應是蜂炮起源之說的骨架,如果放至同治光緒年間長達25年的霍亂史實來看,這個由來之說,這樣敘述似較合理:光緒11年(1885),流行25年的霍亂瘟疫,已至人消戶遷、市景蕭條的地步,鹽水商紳善信乃決議迎請關聖帝君神轎出巡遶境祈安保境,由關聖帝君飛昇日的元月13至15日,一連3天,所到之處煙火鞭炮齊放,經硫磺硝煙如此的全城「洗禮」之後,瘟苗疫毐乃被驅除,鹽水得以安寧,而鹽水人則歸功於關帝爺的大顯神威;嗣後,為感念神恩,遂在每年元宵節舉行關帝爺遶境,沿例燃放煙火鞭炮迎駕助興,一直流傳至今。

2023-11-13

苓仔寮位於將軍區苓和里、保源里之內,是將軍區內的大聚落之一。苓仔寮以主祀「池府千歲」的「保濟宮」為聚落公廟。 苓仔寮先祖自中國移民來臺,將植棉、手工彈被及手工紡織技術傳入此地,逐漸發展成為製被產業聚落,並以此工藝聞名,素有「棉被巢」、「棉被窟」之稱。苓仔寮因農業社會草寮及棉被產業較為畏火,怕發生火災,而逐漸發展出於 冬至前夕「送火王」之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