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鄭氏忠孝節義精神

臺南市新市區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臺南市新市區

傳承鄭氏忠孝節義精神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2023-11-14

「公愿祭天」起源於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荖葉宅事件,當時鄭氏族親為營救一對被視為抗日份子的夫妻鄭清及鄭昭英(同姓宗親),而觸怒日本警察廳,警告如未能如期交出要犯,將引來鄭氏家族慘遭滅族之災難。地方族老為確保荖葉宅宗族的平安,祈求善化慶安宮媽祖及在地守護神玄天上帝保佑,在神明指示下,立下重誓祈願,只要族親逢凶化吉,願年年拜叩天地,酬謝神愿。

荖葉宅鄭姓雖係小聚落,但謝公愿期間,家家戶戶擺香案迎祖日夜不徹;保存敬天法地儀式,先敬上蒼再祭地神,擺設依循傳統禮數,儀式完整。保留自古留下之「跋飯碗」習俗,為臺灣僅見;謝公愿全程聘道士主持,讀疏、祭天地流程具在地化等。因掩護抗日宗親而遺留之習俗、傳授武術到祈天發誓並影響後來大社宋江陣之發展,以至於爾後的謝公愿、祭祖、普渡等,皆有其強烈歷史感與故事性。謝公愿期間全庄吃素淨身,以表虔誠;旅外鄭姓宗親多藉此機會回鄉,具強烈凝聚力;丁錢與添油香制度,每科不留基金。小小聚落仍維繫古老傳統,不敢遺忘祖先留下誓言;未設祖厝,祭典期間在「公大埕」「搭廠」舉行祭祀,維繫百年而不墜。

相關文章

2023-11-03

黃鳳珍女士是國內客家採茶戲界的代表性資深丑行演員,她生於演藝家庭,父母親已在客家採茶戲領域維生,並且師承於知名前輩包公妹、劉盛龍、賴慶谷等,深具採茶戲的藝術底蘊。她的唱腔詮釋保留了老式採茶風格,並且擅長演繹採茶戲中的丑行角色,包括「憨丑」、「精丑」和「女丑」,甚至能跨足生行角色,展現多樣化的演技。

2023-11-08

曲敬瑜為復興劇校第一期生,分科時先分在青衣花旦組,兼演小生,與丁春榮學習《霓虹關》。後改老生,師從張鳴福、周正榮、曹曾喜、關文蔚、牟金鐸,習得《轅門斬子》、《戰樊城》、《魚腸劍》、《武家坡》、《四郎探母》等劇。 進復興劇團後,繼續向張慧鳴、張鴻福請益,學習《硃砂記》。 後因劇團演出考量,開始兼演老旦,向王鳴永、馬元亮學習《三進士》等劇,亦向王晶華請益許多老旦傳統新編劇目,如《岳母刺字》等,曾演出《楊門女將》等劇。

2023-11-13

「丁」是指男丁,在社寮自古就流傳吃丁酒的民間習俗活動。吃丁酒活動每年的農曆元月十六日在紫南宮廣場舉行。吃丁酒原本意思是說,在去年元宵節到今年元宵一年當中,如果社寮紫南宮轄區之五鄰人家有出生男丁的話,在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必須以閹雞整隻祭拜土地公,祭拜閹雞不限於一隻,拜到十六日早上時,廟祝會將雞頭冠及尾椎部份肉切下,由出丁的人帶回。其餘大部份的雞肉仍留在廟裡,以供社寮信徒吃雞酒饗用。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