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母的祝福之地

臺南市東山區

東山吉貝耍夜祭

東山吉貝耍夜祭

臺南市東山區

阿立母的祝福之地

東山吉貝耍夜祭

2023-11-13

平埔族曾是台灣大地的主人,「吉貝耍」(ka2 puah4 suah4 ;木棉花之意)的夜祭,可以讓我們再度識大地主人的真實生活。 被認為是西拉雅系蕭壠社現存最大族群的「吉貝耍」,位在東山區東河里,迄今每年農曆九月四日夜晚,仍依傳統舉行「阿立母夜祭」,並於初五中午時分舉行「哮海」,儀式神秘、罕見,與大內區頭社夜祭,同列為台南市境兩大坪埔祭典。

夜祭是「還願頭」的祭儀,在初四晚間九點前後登場,以替該年平安退伍回來的壯丁還願者最多,儀式由「獻豬」開始,接著由「尪姨」請神,進行用點燃乾茅草拍打豬體的「過火」,以示淨豬,然後用白布蓋住,稱「覆布禮」。
午夜過後,進行「點祭」,由尪姨持刀背敲打豬頭,並隨即掀開白布、翻仰豬身,象徵性起割一下豬體各部位,表示諸神已點收了。 這之後,緊接著「牽曲」由十來位頭戴圓仔花圈的女童圍圈舞唱,舞步緩慢,歌曲悲悽哀怨,令人動容,藉以表達懷念祖先辛勤拓墾,並帶有感恩和祈福之意。 

相關文章

2023-11-13

雍正年間有一窯工楊謙自笨港到縣城來應募工事,工作完成之後,求自笨港媽祖佑身的香火袋放置於工寮內未帶走而產生神蹟,肇成南瑤宮建廟之緣由,隨著南瑤宮媽祖香火的興旺,宗教活動亦熱絡起來,進香活動為主要型式,據《彰化縣志》記載:「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驗。」 。 南瑤宮何時開始前往笨港進香的起源年代不詳,目前可朔至最早的記載為嘉慶19年(西元1814年)的〈南瑤宮老大媽會合約書〉,為了要前往南瑤宮香火起源地笨港進香,信徒們紛紛成立輿前會,亦即媽祖會,簡稱媽會,在媽祖進香活動中,擔任抬媽祖神轎的榮職,十個媽會陸續成立於嘉慶年間至日治初期,會員分佈於臺中盆地、彰化平原與南投部分地區,形成南瑤宮媽祖的信仰團。在各地多次的進香迎媽祖的活動中,都有媽祖顯靈庇佑的神蹟產生,並一再廣傳,因而有「彰化媽祖廕外方」之說。

2023-11-07

北港金聲順開路鼓的歷史根深蒂固,起源於清同治五年(1865年),由楊添丁、蔡宣德、蔡老慶、王如山、蔣馬來等先賢創立。當時的他們受到媽祖轎班會的啟發,認為開路鼓應該每年都要有集會,於是奉祀唐玄宗時期的「霓棠羽衣曲」和擅長各種樂器的田都元帥為祖師爺,並將開路鼓隊命名為「北港路關鼓」,隸屬於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的明治44年(1911年),朝天宮的管理人蔡然標秀才提出將開路鼓的名稱改為「北港金聲順開路鼓」,這個名字得到了團員的支持。

2023-11-02

王仁心女士是國內歌仔戲界具有代表性的資深旦角演員,參與過不同階段歌仔戲的發展,她甜美而圓潤的嗓音使角色生動鮮活。除了重視歌仔戲傳統唱念技巧的傳承,她還積極參與歌仔戲劇本的記錄、整理、改編和創作演繹,並與其他戲曲界同業密切合作,展現了她在文化傳承上的貢獻和適應能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