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社太祖夜祭主要是為了慶祝太祖每年一度的聖誕千秋,其中亦包含了頭社居民對太祖的感恩與祈福之意。一般來說,太祖夜祭可以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太祖夜祭主要指從農曆9月1日至11月1日的一系列歲時祭儀,而狹義的太祖夜祭則主要指在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儀式正典活動,主要的儀式過程有:(1)迎神(2)點獻豬(3)拜天公(4)牽曲(5)翻豬禮(6)再牽曲(7)禁向。
在儀式正典當日,約在下午6時乩童便會帶領著爐主與頭人(地方的意見領袖)祭祀太祖,恭請老祖降臨公廨接受族人的祝壽,接著開始進行點豬儀式,請求太祖點收各項祭品。接著便會稍作休息,直到晚間11時才會再次開始儀式,而這之間則是安插許多表演活動。到了11時,乩童便會開始拜天公、牽曲、翻豬、再牽曲(「牽曲」是一種由婦女擔任,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邊唱邊跳的儀式歌謠,主要在於感念太祖的庇護),至此頭一日的夜祭算是告一段落。隔天15日上午約8時,便會到村內各家進行牽曲祝賀,牽曲結束後便進行禁向與收向儀式(將神靈引回祭祀用的瓶體之中),等到中午時分,村內族人與來賓一起享用午餐後,約下午2時左右擲杯選出下屆爐主及頭家,至此整個太祖夜祭儀式便算是完成。
不同於一般我們所理解的平埔夜祭儀式,頭社太祖夜祭儀式的一項特別之處在於其融合了許多漢人文化。如前所述,由於頭社作為平原與山野地區的隘口,在地理位置上是平地漢人進入山區的必經之處,往往也成為了漢人移居的首選之處,因此頭社不僅有著明顯平埔族群與漢人混居的現象,雙方之間也有著「文化合成」的現象,即地方文化與外來文化接觸時,合成、形塑產生一種新的在地文化,頭社西拉雅人的太祖夜祭亦融合了不少漢人文化的元素。在夜祭儀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漢人儀式中常見的線香與金紙等儀式物,以及三牲、五牲、油飯、粽子、麵豬、紅彩等儀式獻禮,此外也還有懷舊電影、布袋戲以及漢人民間技藝的陣頭活動,使得整個場面熱鬧非凡,甚至在近年來還結合了較為新潮的戰鼓陣、電音三太子等活動,增加了儀式活動整體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也讓頭社的太祖夜祭在酬神祭祀之餘,更添加許多的熱鬧與歡慶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