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國寶大師嫡傳子弟

南投縣竹山鎮

竹編工藝-涂素英

竹編工藝-涂素英

南投縣竹山鎮

竹編國寶大師嫡傳子弟

竹編工藝-涂素英

2023-11-10

嘉義朴子人,1964年朴子天主教堂的神父開班教授竹編,因家境貧困,前往學習竹編幫助家計,跟隨關廟張素女學習(人間國寶黃塗山的學生),亦有一位日籍老師參與教學。1971年到竹山教竹編及製作,如捲式竹簾、竹片合板、以剖竹片貼桌面的竹桌等。1976年結婚嫁到竹山,1977年後因當時竹藝產業沒落,一方面需要照顧家庭,遂改在家中從事傳統竹編工作,包括提籃、水果籃、花器、擺飾、胸針等生活器物。1993年受人間國寶黃塗山指導進修竹編課程,共3年,進修1年後即擔任助教,並持續投入相關工作。2003-2013年間於黃塗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開設竹編課程中擔任助教。2010-2013年人間國寶黃塗山接受文化部補助辦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黃塗山竹編傳習計畫」,在4年傳習課程中,長時間受黃塗山指導,傳承黃塗山技藝。2013年起迄今,接續黃塗山於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系竹編研習班課程,獲聘任為助理教授級講師,同時在竹山與台中工作室均有授課教學。

竹是一種台灣地區常見的植物,取得容易且用途廣泛,不但可以食用,透過對於竹材的加工,可以取得更為細緻的編織材料。日治時期開始關注台灣竹藝產品,認為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因此,台灣總督府當局在竹山等地設立的工藝傳習所,對於有志於竹工藝發展的人們,施以更精緻的教育傳習。當時,除了建立教育體系外,將竹製品引導銷售至外地,建立南投甚或是竹山當地竹工藝,乃至於竹編的發展基礎。戰後,竹山等地豐富的竹資源,與地方刻意的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使得竹編工藝得以長久發展。由於厚植竹工藝人才,在1960年後逐步開始發展,當時出口導向的經濟活動,竹產業成為重要的環節。

相關文章

2023-11-08

林煙朝是一位對獅頭舞藝充滿熱愛的製作者。從小時候開始,他就對獅頭舞深感興趣,自學研究,不怕失敗,不斷摸索製作技巧。他向舞獅師傅和竹編老師傅學習技術,並親自前往全國各地的武館和獅陣,向前輩請教製作方式和觀摩不同獅陣的神態。

2023-11-09

臺中市和平區環山社區發展協會所描述的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在泰雅族文化中,織布是一個重要的傳統工藝,而Sqoyaw群的傳統織布形制和紋樣具有獨特的代表性意義。傳統織布所使用的苧麻材料來自部落種植,服飾形制則因應高山環境而設計。織布的圖紋來自家族傳承,展現了在地知識與特色,突顯了泰雅族織布與土地的深厚聯繫。

2023-11-09

杜牧河之泥塑技藝除源自家族捏麵人家學外,並曾跟隨剪黏大師洪順發、黃順安及紙糊大師陳金泳習藝,師承廣泛多元;充分掌握材料特性及融會各項技藝於一爐,造就神佛道釋人物塑造的精髓,技藝成熟,藝術性高。杜牧河傳承弟子多人,並持續開班傳授泥塑技藝,致力傳統技藝之傳習,具高度傳習能力及意願。杜牧河投身傳統泥塑工藝數十載,且師承多元,除能融會各類各家之長,其工法熟練,技藝高超,手法細膩,擅長區分神佛之風格、個性、姿態、文武、男女、場合、身份、化變、功能等,皆達致「形神兼備」。作品造形寓意及詮釋自成一格,堪稱連結古今,融入新技,卓然有成的一代巨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