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傳統織布國寶

屏東縣來義鄉

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許春美

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許春美

屏東縣來義鄉

排灣族傳統織布國寶

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許春美

2023-11-10

許春美不僅熟知排灣族傳統織布的完整工序,還能充分掌握與體現各個過程,包括苧麻種植、刮麻取纖、製線、染色、整經、織布等。她在傳統織布技術中擅長平織、斜紋織、浮織法、綁織等主要技法,同時理解各項圖紋所反映的環境與社會階序意涵。

更值得稱讚的是,許春美不僅是一位實踐者,還是一位積極的教育者,以地織機進行教學超過二十年,致力於將自己所學傳承給後代。她的教學熱忱以及對族語的傳承使她成為極少數能夠掌握織布整體知識並進行族語傳承的人之一。此外,許春美的高度傳習能力和意願也在她的學生身上得到體現,這將有助於更廣泛地傳播和保存排灣族的傳統織布文化。她不僅保有家族的織布技藝,還在文化脈絡中擁有排灣族古樓部落傳統織布文化知識的口傳文學,使她成為這項傳統的合適繼承者。

古樓部落向以織布工藝聞名,日本學者宮川次郎於1930年拜訪Kunanau社(今古樓)時,仍看到約有二十位的織者,並有精緻優美的作品產出。依其觀察,排灣族傳統織布代表部落是Kunanau社(今古樓),可見古樓在排灣族織布傳統維繫之代表性。 排灣族傳統織布之圖紋反映族群回應所居環境的智慧、家族的傳承以及織者的創思,深具藝術價值與文化代表性。

相關文章

2023-11-08

林喜美女士擅長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其技藝精湛,精熟各種基本技法,進而出神入化,精巧地將平織、緯挑、經挑融合,且能依據族群部落的慣習,巧妙創新,展現賽德克族織布文化;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林喜美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喜美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馬毓秀女士在天然染色領域已有逾三十五年的研究經驗,長期與陳景林先生合作,致力於天然染色的研究、試驗和教育推廣,對臺灣的染織工藝產生深遠的影響。她的學藝過程始於1984年,當時陳景林參加了一個由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舉辦的暑假工藝研習。在這個研習中,陳景林的染織課程引起了馬毓秀極大的興趣,兩人決定一同拜師婁經緯老師學習。婁師曾在1959~62年間任職美援機構,跟隨美籍染織顧問瑪麗.艾勒學習纖維編織,並將包浩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方法帶回台灣。馬毓秀和陳景林在婁師門下學習了長達三十年,形成深厚的師生情誼。

2023-11-08

葉勇助是臺灣粧佛技藝的傳統工藝師,他精通粧佛技法中的泥塑、木雕和脫胎造像等繁複技巧,尤其在脫胎造像方面,他的造型和用色皆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在粧佛這個民間傳統工藝領域,脫胎造像技法已經相當罕見,而葉勇助能夠傳承並精熟這項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珍貴和獨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