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巧藝閃幽光

新竹市東區

螺鈿工藝-陳甫強

螺鈿工藝-陳甫強

新竹市東區

螺鈿巧藝閃幽光

螺鈿工藝-陳甫強

2023-11-09

陳甫強老師是一位具有卓越技藝和扎實傳統螺鈿工藝知識的藝術家。他在年輕時期就開始學習木雕和螺鈿技術,並且在父親的影響下,深入研究這項古老的工藝。面對臺灣木雕業的沒落,他的父親轉向專注於螺鈿工藝,並且陳甫強也繼續堅持創作,保持對這門工藝的熱愛。

陳甫強老師的螺鈿作品不僅在藝術方向上極為多樣,從紙鎮到花瓶,從人物到草木、鳥獸的刻畫,都展現了他嫻熟的技巧和創意。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還是一位積極推廣螺鈿工藝的教育者。他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有心學習的人,並且在社區和學校中開設教學班,培養螺鈿工藝的愛好者。他不計利益地投入推廣工藝的精神,並且願意將自己的知識傳承下去,以保護和發展這門古老的工藝。

陳甫強老師的使命是保護和傳承螺鈿工藝,他希望讓這門工藝成為人人可學的藝術,使它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技藝,而是能夠為普通百姓帶來歡樂和知識的文化遺產。他的堅持和努力令人感動,也為螺鈿工藝的傳承添上了一筆光彩。

相關文章

2023-11-08

陳南陽是台灣傳統木雕工藝的傑出藝師,他於1960年畢業後,跟隨陳火木藝師學習茄苳入石柳工藝。在學徒時期,他主要專注於學習木雕的基本技巧,從辨識木材到研磨木工工具,逐漸熟練各種刀法。他在學徒時期學習了茄苳入石柳工藝,並在1962年出師後開始進行廟宇雕刻工作。

2023-11-10

邱錦緞,1962年出生於南投縣鹿谷鄉內湖村的溪頭,1982年畢業於省立竹山高中。就其回憶的童年時光,溪頭老家前後都是竹林,從小就在採竹筍、在竹林遊樂的日子中度過。在竹林環境下長大的邱錦緞,對竹子有特別的情感,從小家中的日常生活器物以竹製品居多,奠定其對竹子於生活利用的習慣,反應出竹山鹿谷地區竹材取得容易,居民以竹為生的生活型態。就學、結婚後定居於竹工藝產業的重鎮-竹山,多方接觸促使邱錦緞開始對竹工藝有了初步的認識,了解竹編工藝是竹器製造業中的細工部門,編織方式繁多而複雜,不同的編法可以造就多樣化的造形,於是1993-1997年參加農委會於竹山高中開辦為期五年的竹編研習課程,先後師事國家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黃塗山、賴進益、林根在、張輝商、林坤海等人,結訓後自1997年七月起開始擔任黃塗山傳習課程的助教,為期八年。 邱錦緞學習竹編工藝的過程,1993年由賴進益直接以現成的竹篾教授編織技巧。1994-1995年由林根在、張輝商二人教授麻竹、桂竹的劈剖竹篾功夫及編織技巧,使邱錦緞在竹篾的處理上可以非常清楚麻竹、桂竹二種竹類的差異性,其中林根在教授劈剖麻竹用挑的、用撕的的方式甚為特殊,同時一再地向其強調,做為竹細工的工藝人,如果無法劈剖竹篾就不會有好作品,此種觀念深深烙印在邱錦緞的心中,於是下苦工練習竹篾的劈剖與處理。1996-1997年師事竹工藝人間國寶黃塗山、林坤海,仍然以劈剖竹篾為基本功的練習,林坤海的教授主要以剖竹、編織提籃為主;而黃塗山的教授同樣以劈剖竹篾為始,所有的基本編織的交互運用則由此時奠定,因此1997年結業之後,邱錦緞隨即擔任黃塗山竹編工藝傳習課程的助教,當時的課程仍以劈剖竹篾開始,同時在每次傳習課程之前,黃塗山會先行編織作品交由邱錦緞練習,若有不懂之處,黃塗山再行教授。因此,從1993年開始習藝,之後的八年,邱錦緞的竹編生活,即以劈剖竹篾開始,因而奠定其深厚的竹篾修整功力;而後的基本編織法的奠定,造就其日後作品靈感源源不斷的主因。 有鑑於作品的保存需要及籃胎漆器的吸引,邱錦緞2002年赴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師事國家重要傳統漆工藝保存者王清霜學習漆藝,為王清霜傳習課程首次開班的學生,促使其對天然漆與竹編作品的應用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由於當時邱錦緞的竹編技能已經非常純熟且已獲得大獎肯定,王清霜鼓勵其應致力於竹編工藝的創作與推動。為期半年的漆藝研習,奠定其對天然漆的應用與竹編作品的結合,運用拭漆的工序,造就其作品相較於其他工藝師所創作者更為溫潤,同時可獲得更好的保存。竹與漆的運用在邱錦緞的作品上得到非常好的彰顯。

2023-11-08

陳銘鴻是一位長期從事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使用傳統的技法,通常是捏土成形,然後逐層敷以紙和布,最終製成獅頭。這種技藝要求高超的技巧,作品呈現出來的獅頭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獅頭製作在當地大甲地區的武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技藝,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輝映,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