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梨山深谷吹起一陣藝術的風

臺中市和平區

泰雅族Sqoyaw社群傳統織布工藝

泰雅族Sqoyaw社群傳統織布工藝

臺中市和平區

在梨山深谷吹起一陣藝術的風

泰雅族Sqoyaw社群傳統織布工藝

2023-11-09

臺中市和平區環山社區發展協會所描述的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在泰雅族文化中,織布是一個重要的傳統工藝,而Sqoyaw群的傳統織布形制和紋樣具有獨特的代表性意義。傳統織布所使用的苧麻材料來自部落種植,服飾形制則因應高山環境而設計。織布的圖紋來自家族傳承,展現了在地知識與特色,突顯了泰雅族織布與土地的深厚聯繫。

這項織布工藝是泰雅族的代表性傳統工藝之一,尤其在Sqoyaw群聚居的環山部落中,這種織布的厚實特性是為了應對高山氣候。在泰雅族文化中,女子在成年前必須學習傳統織布技藝,使用水平背帶織機,獨立完成整個製作過程,並且這項技藝代代相傳,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

這些織品在造型、色彩和圖紋運用方面具有藝術價值,而Sqoyaw群的傳統織布工藝則反映了戰後環山地區泰雅族的特色。這些傳統織布主要用於製作服飾,並且在用色、圖紋、材料和配飾方面展現了Sqoyaw群泰雅族的獨特審美觀。這些織品以其厚實的特性,反映了大甲溪流域高海拔的泰雅族生活特色。

泰雅族傳統織布工具為「水平背帶織布機」,織布時席地而坐與地面維持水平,僅靠腰帶綁繫、足撐織布箱以支撐布的張力,因坐於地面,又稱「地機」,主要工具qongu織布箱搭配kikut固定布軸、bgira打緯棒、ikus梭子、wakil背帶、kusun綜絖棒、qara分隔棒、lmamu挑花棒等進行織作。目前環山部落織者仍然使用「地機」來織布,會以短木板代替qongu織箱,並以特製較小的織具織作挑織織帶,加上sesay流蘇後,縫於披肩、裙子或綁腿上作為sorux繫帶。環山部落織布結合浮織、挑織,織作之傳統禮服質地厚重、深具濃厚的區域風格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09

溫貞祥從小由母親教授籐編之處理及編織技術,之後跟隨部落安文毅長老學習。具備完整鄒族竹藤工藝知識與技術,長期編製鄒族特有倒三角形背簍,技術純熟。長期在部落、社區,向青年學子傳習鄒族竹藤工藝知識與技術,對此工藝世代傳承具使命感。家學淵源,並師從已故安文毅耆老系統學習鄒族傳統竹藤工藝知識與技術,長期於在地編織倒三角形背簍,實踐資歷超過六十年。

2023-11-09

許良進師承西螺彩繪藝師許報錄,並自學油畫技藝,擅長鐳金畫法、技法獨特技藝精湛。專精繪製各種題材、作品具多樣性。色彩優美構圖精準具藝術價值。師承西螺彩繪藝師許報錄,並自學油畫技藝。擅長鐳金畫法、技法獨特技藝精湛。)台灣中生代重要彩繪藝師技藝優秀。作品分布南部各地宮廟、質量俱優。結合傳統彩繪與現代美術技法。

2023-11-01

李秉圭先生是鹿港傳統木雕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他擅長傳統木雕技術,並且具有深厚的漢學、書畫底蘊。他在家族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勤學苦練,並且積極擴展創作理念與思維。他的作品融入了傳統元素,同時又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創意表現,呈現出文化的厚度和廣度。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