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人生千年寸金緙絲風華

臺中市北屯區

緙絲-黃蘭葉

緙絲-黃蘭葉

臺中市北屯區

編織人生千年寸金緙絲風華

緙絲-黃蘭葉

2023-11-08

黃蘭葉是一位具有超過40年職業生涯的西陣織工,她精通西陣織的綴織技法,從材料的採集、染色、織造,到最後的繡裝,完整地掌握了緙絲的各個製作過程。除了在謀生技能方面嫻熟之外,她還擁有獨特的藝術靈感,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構圖和配色美學。她的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並且曾經多次參賽並獲得大獎的肯定。她直接繼承了日本綴織工藝,同時也間接傳承了中國古代緙絲的傳統。

黃蘭葉的藝術風格獨特,受到了肯定,她不僅僅是一位傳統工藝的保存者,還在進行創作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她多年來開辦傳習課程,不僅具備了傳授技能的能力,也有著傳承意願。

在緙絲的發展過程中,黃蘭葉不斷探索和使用新的材料,例如柳樹、蘇木、檳榔心、咖啡豆等植物染料,這些創新為緙絲藝術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她將日本綴織技藝本土化,使其在台灣文化脈絡下得以發展,因此被認定為合適的保存者。


緙絲,最早起源於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而在西漢時期緙毛工藝經由絲路傳到現今的新疆地區,而後隨著中國的養蠶抽絲技術與各項絲織技術的逐漸成熟,由唐代開始以絲線代替毛線進行織造,而在宋朝此技術達到鼎盛。 臺灣的緙絲工藝主要是來自日本,日本的緙絲工藝則是在唐朝時期由中國傳至日本,並在日本發展成獨具日本特色的「爪搔本綴織」,後來在日治時期時臺灣開始出現由日本所開設之紡織廠,相關的緙絲技術開始慢慢的流向臺灣,也在此時與源自客家、閩南的紡織技術開始融合,1960年代開始臺日合作期間,屬於日本的爪搔本綴織正式傳向臺灣,並持續發展迄今。

相關文章

2023-11-01

藍偉文先生是一位佛像雕刻的傑出藝術家,他的作品從雕刻初坯到描線、填彩,都展現了佛像傳統技藝的完整價值。他的佛像雕刻精美而具有神韻,不僅在傳統技法中保留著古老的美學,還巧妙地加入了個人風格,使作品更具獨特性。藍偉文先生不僅具備傳統藝術技藝,還具有創新能力,他能夠在製作傳統神像時,開創新意,技法精湛,這種創造性的融入使他的作品更具吸引力,也使得傳統佛像雕刻得以在他的手中焕發新生。

2023-11-08

陳遠芳是一位傳統造劍技藝的保存者,他精通這門技藝中的各個工序,包括刀劍造型、裝飾、金工、木工、金屬打造和接合等,這些工藝要求細密性和技巧,同時需要巧妙地將不同材料和技法結合,展現出劍的精湛工藝和藝術性。

2023-11-10

賴永發先生師承新竹許錦相漢式傳統雕刻,從事木雕工藝40多年,熟悉漢式木木雕技術,擅長鏤空圓雕技法以及「清底」技術,作品以人物、花鳥見長,曾獲文建會第三屆、第四屆民族工藝獎佳作,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優選,第一屆傳統工藝獎雕塑類三等獎,第四屆國家工藝獎入選等獎項。賴永發先生掌握相關技術,有傳習能力與意願。賴永發先生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符合傳統工藝保存者認定之條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