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僅存竹盾工藝師

臺南市關廟區

竹籐盾牌製作-翁明輝

竹籐盾牌製作-翁明輝

臺南市關廟區

臺灣僅存竹盾工藝師

竹籐盾牌製作-翁明輝

2023-11-08

翁明輝的繼父方老莊是製作竹盾的師傅,他在1959年向隔壁的清水祖師廟借了一面盾牌參考。因為當時關廟有廟會活動,陣頭急需使用盾牌,繼父將借來的盾牌賣給了陣頭。但當他要重新製作盾牌歸還給原主時,他卻突然罹患青光眼,加上重感冒,導致雙眼失明。在這種情況下,翁明輝接手學習如何製作盾牌。繼父解釋製作步驟,母親則在旁協助指導,最終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開啟了他的盾牌製作生涯。

在1950至1960年代,關廟和龍崎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生產竹編用品,除非是較富裕的家庭,否則都在製作竹編產品,有時甚至還會將高級竹器外銷到國外。翁明輝當時製作的竹編產品主要是最基本的粗製品,例如5尺半、6尺,甚至製作達到8尺(約242公分)的大型竹編器具。他會根據客人的要求製作不同樣式和大小的竹器。


臺南市關廟區因為位於北迴歸線以南,氣候溫暖,關廟及鄰近地區竹林茂密,盛產長枝竹,亦有刺竹與綠竹。明鄭時期,先民開墾就地取材,拿竹子製作農具及生活用品,多數竹工藝屬於粗竹工。日治時期,婦女小孩以做竹器作為副業,生產籮筐、罩籠、菜籃、畚箕及斗笠等竹器,並輸往日本本土。 在臺灣一般宮廟的陣頭表演中,多能看到宋江陣,其陣形源自章回小說《水滸傳》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陣。陣頭的兵器有頭旗(烈火旗)、雙斧、杈、月牙鏟、鉤、雲南斬馬刀、齊眉棍、雙刀、關刀、盾牌與短刀、鐵棍、傘等,其中「盾牌」則是用以掩蔽身體、抵禦兵刃矢石的防禦性兵械。因此,訂製盾牌的也多是傳統宮廟的宋江陣。

相關文章

2023-11-01

1925年,廖啟明先生在新竹頂竹圍創立合成玻璃廠,開啟了竹塹玻璃產業的發展時代。1939年,日本人設立了台灣高級硝子工業株式會社。1954年,新竹玻璃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60年,公司設立了工藝部門,開始生產工藝玻璃。在1960到1980年間,空心玻璃、實心玻璃和拉絲玻璃等技術得以發展,尤其在聖誕燈製造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1

林玉珠之花燈工藝能從傳統中結合現代創新,既具造型燈藝之美,又適於居家生活美化,以及公共藝術與裝置藝術,具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