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廟簷到人間交趾陶大師

嘉義縣新港鄉

交趾陶-林洸沂

交趾陶-林洸沂

嘉義縣新港鄉

從廟簷到人間交趾陶大師

交趾陶-林洸沂

2023-11-08

林洸沂基於對廟宇建築的濃烈興趣,因此就讀初中時決定中斷學業而去學做廟的手藝,並由祖父帶著他去拜訪雲嘉南地區做廟聞名的林萬有。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開始了三年又四個月的學徒生涯,跟從林萬有身邊學習寺廟建築、設技、剪黏、雕塑等技術,直到林萬有師年事已高,退出廟宇修建工作,林洸沂才開始獨當一面,收授徒弟,承包寺廟裝飾、浮雕、剪黏等工作。 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林洸沂在嘉義的孔子廟看見林添木作品後,嘆為觀止,再拜入林添木門下,學習交趾陶釉藥調配、煉製的技巧。

交趾陶民間多稱「尪仔」、「廟尪仔」或「淋搪花仔」等,為一種應用於臺灣傳統寺廟、宅第建築裝飾及觀賞、實用器物之低溫彩釉軟陶。 交趾陶的淵源可上溯到漢綠釉,唐、宋、遼等鉛釉彩陶的唐三彩系統與明代的五彩,其配釉方式並受江西景德鎮釉上彩以及山西的琉璃與法花彩等影響,逐漸在民間默默醞釀而成。 臺灣交趾陶手藝則是於清代由粵、閩一帶來臺的工匠所傳入。由此對臺灣的寺廟建築裝飾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林洸沂-保存神氣,良工苦心巧煉補〉,江韶瑩、陳磅礡著)

相關文章

2023-11-09

羅美玉女士是一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魯凱族傳統刺繡工藝的傳承者。她具備豐富的知識、技藝,並且持續傳承刺繡工藝已經超過三十年。她的作品「魯凱族情侶裝」展現了魯凱族傳統元素和技法,同時保留了原本的精髓,顯示她對魯凱族刺繡工藝的深厚了解和應用。她的創作不僅有藝術價值,還具有文化意義,能夠追溯該族歷史脈絡,並展現持續累積與發展的軌跡。

2023-11-09

洪平順藝師熟悉並能體現傳統建築彩繪相關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具有主導傳統廟宇彩繪工程之能力,精通規劃、圖稿、配色、繪畫,「畫、妝(彩)、油」技藝兼擅,具有豐富實作經驗及代表性。彩繪生涯逾半世紀,將彩繪知識與技藝傳承給後輩,教授學生已有多人能獨立執業,具有高度傳習能力與意願。彩繪風格揉合各家畫風,不斷精進學習發展成為個人彩繪特色。其傳統廟宇彩繪包括:門神、壁堵、樑枋等,具有歷史文化脈絡,彩繪創作主題,反映臺灣民俗信仰與地方特色。

2023-11-08

莫永崇於民國33年3月中斷學業,前往竹山郡竹材工藝傳習所學習竹編,師承張清波先生及助理教師黃宗能(原名黃滿)。在民國42年,受到黃滿老師推薦,莫永崇進入南投縣特產工藝研究班,進行為期4個月的研習。在這段期間,他有幸得到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老師的親自指導。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