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廟簷到人間交趾陶大師

嘉義縣新港鄉

交趾陶-林洸沂

交趾陶-林洸沂

嘉義縣新港鄉

從廟簷到人間交趾陶大師

交趾陶-林洸沂

2023-11-08

林洸沂基於對廟宇建築的濃烈興趣,因此就讀初中時決定中斷學業而去學做廟的手藝,並由祖父帶著他去拜訪雲嘉南地區做廟聞名的林萬有。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開始了三年又四個月的學徒生涯,跟從林萬有身邊學習寺廟建築、設技、剪黏、雕塑等技術,直到林萬有師年事已高,退出廟宇修建工作,林洸沂才開始獨當一面,收授徒弟,承包寺廟裝飾、浮雕、剪黏等工作。 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林洸沂在嘉義的孔子廟看見林添木作品後,嘆為觀止,再拜入林添木門下,學習交趾陶釉藥調配、煉製的技巧。

交趾陶民間多稱「尪仔」、「廟尪仔」或「淋搪花仔」等,為一種應用於臺灣傳統寺廟、宅第建築裝飾及觀賞、實用器物之低溫彩釉軟陶。 交趾陶的淵源可上溯到漢綠釉,唐、宋、遼等鉛釉彩陶的唐三彩系統與明代的五彩,其配釉方式並受江西景德鎮釉上彩以及山西的琉璃與法花彩等影響,逐漸在民間默默醞釀而成。 臺灣交趾陶手藝則是於清代由粵、閩一帶來臺的工匠所傳入。由此對臺灣的寺廟建築裝飾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林洸沂-保存神氣,良工苦心巧煉補〉,江韶瑩、陳磅礡著)

相關文章

2023-11-09

辜照雄的紙偶與獸類作品展現了大膽的色彩運用和對比效果,並且充分利用皺摺產生的光影效果,賦予作品飄動感,並且能夠掌握人獸之神秘氛圍,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他學習了父親辜遠藤簡單的糊紙技術,後來追隨師祖陳財學習精湛的糊紙厝技藝,並與張徐沛藝師長期合作,在新莊地區展現了地方性的糊紙工藝特色。

2023-11-09

高啓舜生於1964年,是臺南府城頂大道的居民。起初,他專注於傳統彩繪藝術的發展,但在2003年,他轉向投入傳統紙帽的創作。他的參賽作品屢次獲得優異成績。他的作品風格多元,具有立體造型、多層次裝飾、精緻的粉線做工等特點,簡約而高貴,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他注重神明紙帽的規制與禮制,既保留傳統表現方式,又進行考證和創新改革。他將現代設計觀念融入製作工法中,使用了紙帽內襯網紗、雙紙結合,並運用CAD繪圖和雷射切割等現代技術。他的作品具有特殊性,無需師傅指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府城紙帽製作中的重要代表者。

2023-11-09

溫雪雲工藝師從小跟著母親學習藺草編織的技法,自小學畢業後就以藺草編織為業,擔負起家庭生計,雖然辛苦但卻磨練出一身精湛無比的藺草編織技藝,從藺草備料工作至整個產品的編織,均能獨力完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