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人生千年寸金緙絲風華

臺中市北屯區

緙絲-黃蘭葉

緙絲-黃蘭葉

臺中市北屯區

編織人生千年寸金緙絲風華

緙絲-黃蘭葉

2023-11-08

黃蘭葉是一位具有超過40年職業生涯的西陣織工,她精通西陣織的綴織技法,從材料的採集、染色、織造,到最後的繡裝,完整地掌握了緙絲的各個製作過程。除了在謀生技能方面嫻熟之外,她還擁有獨特的藝術靈感,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構圖和配色美學。她的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並且曾經多次參賽並獲得大獎的肯定。她直接繼承了日本綴織工藝,同時也間接傳承了中國古代緙絲的傳統。

黃蘭葉的藝術風格獨特,受到了肯定,她不僅僅是一位傳統工藝的保存者,還在進行創作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她多年來開辦傳習課程,不僅具備了傳授技能的能力,也有著傳承意願。

在緙絲的發展過程中,黃蘭葉不斷探索和使用新的材料,例如柳樹、蘇木、檳榔心、咖啡豆等植物染料,這些創新為緙絲藝術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她將日本綴織技藝本土化,使其在台灣文化脈絡下得以發展,因此被認定為合適的保存者。


緙絲,最早起源於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而在西漢時期緙毛工藝經由絲路傳到現今的新疆地區,而後隨著中國的養蠶抽絲技術與各項絲織技術的逐漸成熟,由唐代開始以絲線代替毛線進行織造,而在宋朝此技術達到鼎盛。 臺灣的緙絲工藝主要是來自日本,日本的緙絲工藝則是在唐朝時期由中國傳至日本,並在日本發展成獨具日本特色的「爪搔本綴織」,後來在日治時期時臺灣開始出現由日本所開設之紡織廠,相關的緙絲技術開始慢慢的流向臺灣,也在此時與源自客家、閩南的紡織技術開始融合,1960年代開始臺日合作期間,屬於日本的爪搔本綴織正式傳向臺灣,並持續發展迄今。

相關文章

2023-11-09

杜牧河之泥塑技藝除源自家族捏麵人家學外,並曾跟隨剪黏大師洪順發、黃順安及紙糊大師陳金泳習藝,師承廣泛多元;充分掌握材料特性及融會各項技藝於一爐,造就神佛道釋人物塑造的精髓,技藝成熟,藝術性高。杜牧河傳承弟子多人,並持續開班傳授泥塑技藝,致力傳統技藝之傳習,具高度傳習能力及意願。杜牧河投身傳統泥塑工藝數十載,且師承多元,除能融會各類各家之長,其工法熟練,技藝高超,手法細膩,擅長區分神佛之風格、個性、姿態、文武、男女、場合、身份、化變、功能等,皆達致「形神兼備」。作品造形寓意及詮釋自成一格,堪稱連結古今,融入新技,卓然有成的一代巨匠。

2023-11-10

年少即師承嬸婆Yabung Wilang彭秋玉學習地機tminun balay平織、lmamu經、緯挑、snuyu斜紋;向Ryuhing流興部落的林白金蝦學習lmamu緯挑;並向耆老們學習傳統搓捻治做苧麻線的技法,目前尚種植苧麻。 2000年時至原住民技藝研習中心學習高機技法;於輔大接受織紋分析、染、高機、刺繡、設計概念培訓兩年。熟知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的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可獨立完成水平背帶織機,單經雙緯技法。具備傳習能力與傳承使命感,持續在部落大學、南澳高中專班、南澳文物館或家中教學。

2023-11-09

黃福壽熟知玉雕知識及操作工具之技巧,其創作多取材自鄉間田野的花鳥草蟲,尤其精於刻劃四時花葉的莖脈肌理以及蝗蟻蜓蝶的羽翼、肢足和觸鬚等微小細節,且作品明顯跳脫傳統題材和技藝的窠臼,不僅料、工、形、紋渾然天成,其心靈手巧和場景營造亦不落俗套、自成一格。黃福壽現有傳徒,並在大專院校及工藝中心等地開授玉雕課程,傳習意願積極。黃福壽從事玉雕工藝四十餘年,初期從臺灣民間工廠式的造型加工入手,經自我進修、觀摩學習,並改良機具工具,而逐漸轉型,投身於創作,迭有表現,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