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

桃園市桃園區

歌仔戲-洪名秀

歌仔戲-洪名秀

桃園市桃園區

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

歌仔戲-洪名秀

2023-11-08

保存者洪名秀女士(藝名洪明秀),為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幼年在其父洪貞騰先生的器樂伴奏,及採借名家唱腔技巧的培訓下,積累疊字作韻的唱念功力。之後其父自組「登樂社」,延聘蔣武童、張慶樓、潘文漢等名師受藝,奠定扎實的藝術功底。劇團後改名為「大振豐歌劇團」,與其姐洪明雪搭檔成為當家主角。

以清亮嗓音,細膩作表,生動演技,兼擅文武藝而聞名全臺。尤其擁有堅實的「腹內」,能夠展示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民間表演傳統,對於苦旦與武旦表演藝術,有獨到的演藝心得;而「三花」與「三八」等丑角表演藝術,也得心應手,表現出色。拿手演出劇目有《山伯英台》、《孟姜女》、《詹典嫂》、《三娘教子》、《雪梅教子》與《王寶釧》等傳統戲齣,演出經驗豐富,熟知並能正確體現歌仔戲的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14

磺港港口是磺溪下游的出海口,為一河口港,早在300年前的荷西時期因大屯火山開採硫磺而成為重要的輸出港。在地理上因金山岬阻擋了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成為良好的避風港,加上周遭海域漁業資源豐富風,使磺港成為金山地區最重要的漁港,而金山著名的八景-「磺港漁火」,就是本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最佳寫照。

2023-11-13

明末清初,自福建遷徙來台之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嶺,並奉祀隨身攜帶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後因族人遷徙他處,香火遺留住宅之中,附近居民延續祭祀,之後自寮中請出,遂捐資改建小祠奉祀。地方傳言,約在乾隆10年(1745)時,北極玄天上帝化身白鬚老翁,至鹿港某雕塑店訂塑玄天上帝神像(即現奉祀之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神像)並指定型態寸法。後通知松柏坑人士迎回祭祀,在眾人商議之下,擴建為廟宇,並按乩童指示,命名為「受天宮」。

2023-11-02

新瓦屋花鼓隊起源於1947年,當時新竹地區的居民在光復遊行活動中發起「一鄰一扛大鼓」的慶祝活動。為了擴大規模,他們組成了一支以丑扮為主,穿著花衫、拿著花傘、走花步、打花鼓等形式表演的花鼓隊,並以男性反串女性角色。隨著社會進入工商業時代,新瓦屋花鼓隊曾面臨困境,但在1997年獲得新竹縣政府邀請表演後,再次受到觀眾歡迎。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