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

桃園市桃園區

歌仔戲-洪名秀

歌仔戲-洪名秀

桃園市桃園區

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

歌仔戲-洪名秀

2023-11-08

保存者洪名秀女士(藝名洪明秀),為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幼年在其父洪貞騰先生的器樂伴奏,及採借名家唱腔技巧的培訓下,積累疊字作韻的唱念功力。之後其父自組「登樂社」,延聘蔣武童、張慶樓、潘文漢等名師受藝,奠定扎實的藝術功底。劇團後改名為「大振豐歌劇團」,與其姐洪明雪搭檔成為當家主角。

以清亮嗓音,細膩作表,生動演技,兼擅文武藝而聞名全臺。尤其擁有堅實的「腹內」,能夠展示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民間表演傳統,對於苦旦與武旦表演藝術,有獨到的演藝心得;而「三花」與「三八」等丑角表演藝術,也得心應手,表現出色。拿手演出劇目有《山伯英台》、《孟姜女》、《詹典嫂》、《三娘教子》、《雪梅教子》與《王寶釧》等傳統戲齣,演出經驗豐富,熟知並能正確體現歌仔戲的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14

福建同安族群於乾隆初年至大龍峒地區開墾,並將原鄉奉祀的保生大帝信仰帶至當地,大龍峒保安宮約在嘉慶十年(1805年)至道光十年(1830年)起建而成。「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大龍峒保安宮重要的年度盛事,大正14年(1925年)4月7日的《臺灣日日新報》記載:「當市大龍峒保安宮。奉祀保生大帝,威靈久著。……六日午後為保生大帝神駕,出遊境內之日。過午各音樂團神輿等到保安宮齊集。于神輿遶境,全無阻礙,于是稻江附近各藝閣、音樂團,暨其他一切行列,……由午後一時半啟發,經大龍洞町、出大橋町、永樂町、遶太平町、日新町等。」為當時保生大帝誕辰遶境之形式、規模與範圍。大龍峒保安宮之祭祀與廟會習俗發展至今,信眾熱烈參與,為地方重要的盛典,戰後政府提倡節約祭祀,廟會的辦理規模較小,但是其格局與形式未有太大改變,保安宮於1994年以保生大帝聖誕慶典為核心,開展保生文化祭,包含遶境、過火、三獻、放火獅及家姓戲等民俗儀式及相關活動,並辦理藝文、古蹟導覽等教育推廣活動,反映在地迎神文化及大龍峒保安宮信徒社群的凝聚力。

2023-11-14

十八庄範圍在清治時期分屬藍興堡與貓羅堡。日治時期則歸大屯郡烏日庄、大里庄、大平庄、霧峰庄等管轄地區。相傳清道光年間大屯十八庄遭逢「烏龜病」病蟲害肆虐,居民共議迎請中部地區各宮廟媽祖聯合出巡壓制病蟲害,媽祖所到之處即天降大雨,使蟲害消退,遂形成每年固定迎請媽祖前來巡視禳災祈福的民俗活動。

2023-11-14

小琉球水仙宮欽點五毒大神陣,是琉球鄉重要民俗活動,自1952年成立,主要因應3 年一科的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陣型由刑具爺領 軍,後有武差爺及五毒大神【代表五方及五行,分別是代表東方的綠大神、代表西方的白大神、代表南方的紅大神、代表北方的黑大神及代表中尊的黃大神】,臉譜、服裝各具特色,演出者出陣時要打臉,與台灣其他陣型不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