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

臺中市南區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臺中市南區

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2023-11-07

 朱南星,布袋戲資深後場藝師,民國二十三年生於南投。朱南星自十二歲起開始接觸學習北管子弟曲,師事徐火爐,自此之後,一路擔任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戲劇後場鼓佬超過七十年。近年多以傳習工作為主,雖年事已高仍積極指導藝生,傳授後場技藝。

朱南星的布袋戲後場音樂結合了南管、北管、歌仔、國樂等多樣性元素,這種結合不僅呈現了豐富多樣的戲曲音樂特色,也是布袋戲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音樂組合具有傳統戲曲音樂的藝術價值。朱南星的布袋戲後場音樂承襲了傳統地方音樂的特色,特別是在五○年代時曾盛極一時,展現出臺灣本土戲曲音樂的流派特色。這種特色使其在時代和流派上具有獨特性。朱南星的音樂作品因應時代的變遷,結合其他樂種,充分展現了地域性特色,並且反映了閩南族群的審美觀。他的音樂作品承載了當地文化和傳統,具有顯著的地域性和族群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10

在清治康熙年間,福建移民大量進入彰化平原開墾,福建漳州蕭姓族人相繼於大武郡溪流河域開墾,大武郡溪的東邊稱為武東保(原舊社地區,今社頭鄉一帶),西邊為武西保(原小紅毛社、大紅毛社,今永靖、埔心一帶),乾隆20年(西元1755年)以前,此地逐漸形成武東、武西保八個庄頭七十二聚落。

2023-10-13

艋舺青山宮主祀「青山王」,又稱靈安尊王,相傳為三國時代吳國孫權的將領張悃,西元212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 ),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因其為人正直清廉,頗受地方人士愛戴;過世後,停柩於縣衙東配室內,就棺槨砌石為壇,每年春秋祭祀,凡有新官到任,三日內必備牲禮致祭以祈求民安物阜。

2023-11-07

布農族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演唱時所呈現出來的複音技巧,是世界少有的特殊唱法。演唱時的盛裝、圍成圓圈、緩步朝逆時鐘方向移動,由屋外到屋內,處處展現人和自然的融合,深具時代意義;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曾認為布農族音樂是臺灣原住民音樂的高峰(黑澤隆朝,1943),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在近代的發展,完整保留傳統的儀式性功能,成為最具特色的布農族傳統歌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