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公藝陣少年仔當寶

臺南市歸仁區

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

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

臺南市歸仁區

草鞋公藝陣少年仔當寶

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

2023-11-07

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主要有三位演員,搭配現場打擊樂、弦樂伴奏,表演具備何歌舞以代言演故事的戲曲定義,是民間地方小戲。是臺灣獨一無二的藝陣團體,所唱的音樂是潮調,樂師能演唱二四譜,是非常特殊且值得研究的地方小戲。以臺語口白和唱曲,使用傳統「潮調」音樂,具備特殊性。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代表性。全國僅此1團,故事性及表現性皆強,為「以言代演」的民間地方小戲,以臺語口白和唱曲,使用潮調音樂,頗為特殊。此陣人數眾多,向心力極強,不斷執行於傳習工作,積極地提升表演,於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及歸仁大人廟建醮時必出陣。

臺灣草鞋公陣最早隨移民,由中國大陸福建省興化縣(即現今莆田仙游地區),駐駕到高雄市阿蓮區青旗甲里。之後於1870年(清同治九年)由蔡功迎來臺南新厝里的檳榔園。目前草鞋公陣,僅見於臺南市歸仁區新厝里檳榔園翰林院。就故事內容而言,時間往前可推至五代,明末的本事發展,已能部分扣應到臺灣現今所存的《草鞋公》情節,但事故是比較接近的是清代《清風亭》,足 以說明草鞋公戲的歷史脈絡悠

相關文章

2023-10-12

白沙坑迎花燈活動延續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從來未曾中斷,是全國民俗活動的瑰寶,仍然保有清代迎燈的方式,具有早期農村古樸的民俗風貌,最能表現臺灣風土民俗的特色,近來逐漸庸俗化沒落,若不重視恐將會消失,應該結合學術界與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共同來提倡這個民俗活動。

2023-11-06

馬蘭複音歌謠,也被學界稱為「對位式複音歌唱」,是阿美族獨特的歌唱形式。這種歌唱技法自1922年日治時期起就受到學者的關注,並在臺灣光復後得到推廣。在這個歌唱風格中,至少需要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成年族人,其中一位男性擔任領唱,唱一段開頭的部分,然後由其他歌者接唱。通常,女性負責高音部分,而其他人則在一般音域內演唱。每位歌者都要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技巧來改變旋律和即興填詞。在主唱者的音域中穿梭,使歌曲在過程中變化豐富,但結束時又能合為一體。這種特殊的歌唱技法在臺灣原住民中是少見的,因此享有天籟之音的美譽。

2023-11-14

1684年(清康熙23年)漢人移民受到渡臺禁令影響,形成「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現象,而有許多俗稱「羅漢腳」的單身男性遊民。當時臺灣瘴厲瘟疫嚴重、械鬥民變頻繁,這些羅漢腳過世後經常無人祭祀,淪為無祀孤魂,善心人士乃於中元普度加以祭祀。 在臺灣民間信仰觀念裡,認為每年農曆7月鬼門開,讓孤魂野鬼得以重返人間接受普度。農曆7月15日是地官大帝聖誕,民間信仰認為地官大帝具有「赦罪」能力,因此在此時透過普度,能使地官大帝赦度眾生。普度除了能協助孤魂野鬼或祖先獲得赦度,同時也能讓自己在陽世間獲得較好的生活,藉此達到境安人和、冥陽兩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