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唱歌仔戲他下台縫弓鞋

屏東縣屏東市

歌仔戲-陳文山

歌仔戲-陳文山

屏東縣屏東市

上台唱歌仔戲他下台縫弓鞋

歌仔戲-陳文山

2023-11-07

陳文山先生出生於1951年,他的藝術之路始於幼時觀看戲劇,並在3歲時被戲班夫人陳玉葉收養,踏入戲班生活。在成長過程中,他跟隨武戲先生「猴仔義」學戲,並於1967年至1969年間在多個歌仔戲劇團中演出,包括內臺班和外臺劇團。他曾在高雄的「成功電臺」和「鳳鳴電臺」短暫演出,但因認為電臺歌仔戲缺乏動作而離開。最終,他加入了「紫玉燕歌劇團」,並長期在該團中演出。

陳文山先生的特色在於他擅長演繹丑角中的「三花」和「網仔丑」,並且能夠反串飾演女性角色,表現出色。他還具有即興創作能力,能夠打油詩、唸歌,並進行竹板表演。此外,他年輕時對武打演出相當擅長,使他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藝人,被譽為接近全能型的演員。他近年來也致力於歌仔戲的傳承工作,參與各種推廣活動,並在社區大學教授歌仔戲的技巧,為傳統表演藝術的保存與傳承做出重要貢獻。

陳文山先生是一位具有多年歌仔戲演出經驗的藝師,他參與了多項內外台形式演出,並且擁有廣泛的藝能,涵蓋客家大戲和恆春半島民謠等不同類型的演出。他的演出跨足多種風格,且深入研究,使他能夠正確體現不同類型的歌仔戲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具有代表性。他長期致力於在各地傳授歌仔戲基本功,並進行拋採茶與傳統內台歌仔戲經驗的傳承,具有良好的傳習能力與意願,是歌仔戲藝術傳承的重要人才。目前,他在南部歌仔戲界地位崇高,是該地區重要的歌仔戲藝師與傳承者,並且擁有豐富的演出經驗,符合在文化脈絡下成為傳統表演藝術登錄的適當人選。

相關文章

2023-11-02

吳宗炎(兆南)先生熟知並能正確體現相聲藝術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他擁有傳習相聲藝術的能力和強烈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適當的保存者。相聲藝術起源於民間說唱曲藝,發展出獨特的聲音美學,並自民國38年政府遷臺後蓬勃發展,開創了舞台劇融合相聲藝術的獨特創作表演形式。然而,傳統相聲口語形式的傳承和發揚逐漸成為必要的任務。吳宗炎(兆南)先生長年推動相聲藝術,並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同時致力於藝術傳承工作,因此被認定為合適的保存者。

2023-11-14

萬福宮主祀五府千歲,係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建廟,歷經數次重修:光緒七年(1881)、光緒十九年(1893)、大正五年(1916)、民國三十七年、五十一年、七十六年再度重建,成為今日所見堂皇廟宇,祭祀範圍為舊白砂崙庄,包括今福德里、萬福里和白雲里。 萬福宮傳統上有所謂「三年香、五年醮」的大型廟會祭典活動,香科(刈香)自1976年丙辰出巡大典以後即停止,直到2006年丙戌才又重現。二戰後迄今共舉行過八科王醮,分別在1960、1966、1974、1980、1985、1992、2002年、2020年,屬不定期醮典。

2023-11-13

台灣民間如果嬰兒「度晬」都會分送親友一些小吃,例如油飯、紅蛋或蛋糕,讓大家同感喜氣;各地嬰兒度晬的禮俗,都大同小異,不過,以永康巿西勢里廣興宮(俗稱「元帥廟」)祭祀中心的西勢一帶,卻有一個很有人情味又具濃厚地域色彩的分餅習俗。 永康市西勢地區的西勢、新庄仔、番薯厝和新化區崙仔頂,是以「分水餅」的方式來慶祝嬰兒度晬。在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福德正神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