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細品味

新竹縣竹東鎮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新竹縣竹東鎮

戲細品味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2023-11-03


在臺灣的客家戲曲傳統中,客家採茶戲分為大戲(客家採茶戲)和小戲(客家三腳採茶戲)。小戲以九腔十八調講述《張三郎賣茶》的主題,角色包括張三郎(茶郎)的丑角、大嫂(張三郎的妻子)的旦角、以及三妹(張三郎的妹妹)的旦角,因此被稱作三腳戲。這種演出形式簡潔經濟,內容貼近客家常民生活,反映了採茶和賣茶的生活寫照。

客家三腳採茶戲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明末贛南的採茶戲,並在清末民初由何阿文(1858-1921)自廣東引進至臺灣,建立其脈絡體系。在清末民初時期,三腳採茶戲在臺灣民間達到鼎盛,主要以露天的「落地掃」形式演出。然而,在日治時期,三腳採茶戲逐漸吸收其他劇種的影響,演出形式朝商業化方向發展。在光復後,由於官方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三腳採茶戲逐漸被認可為客家戲曲的代表劇種。

在這樣的背景下,「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成立於民國八十八年,以新竹縣竹東員山二重社區為基地,致力於保存和發揚客家三腳採茶戲。該團體的團長徐進堯和現任團長王春田不斷學習和創新劇本,使得這一傳統表演藝術得以繼續流傳。他們的努力不僅有助於保存客家戲曲文化,還為臺灣的傳統表演藝術增添了新的元素,深具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相關文章

2023-11-02

田文光先生是田屋北管八音團第三代傳人,具备深厚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涵蓋客家八音、客家戲曲音樂、北管以及紅頭、黑頭道士儀式音樂等各項樂器演奏。他在客家八音教育、整理、蒐集、研究及出版「客家八音嗩吶曲集」方面也有積極的參與,並且具有傳承意願。在文化脈絡下,他被認定為適當者,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的法令依據。

2023-11-10

各行業皆有行業之神,巧聖先師-魯班為木工業的守護神。早年鹿港有四個魯班公神明會的組織,以農暦五月七日魯班的生日為例祭日。 清光緒年間鹿港成立「小木花匠團鍽森興」組織,為魯班公會的組織,每年以擲茭的方式產生爐主、副爐主、首事等幹部,籌辦祖師爺巧聖先師的祭祀。 民國85年(西元1996年)4月,財團法人彰化縣鹿港紫極殿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棟樑、執行長黃志農提出辦理魯班公宴的構想,當時(宗教團體臺帳)所登錄的4個魯(老)班公會,都已經停止運作,鹿港地區仍然舉辦魯班公祭祀的宗教團體,僅有「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與「福興魯班公會」,兩個會仍然承襲傳統,由值年爐主、副爐主、首事等執事人員,等各廠家募集「眾錢」,辦理迎神、祭拜、跋爐主、福食等活動,李、黃兩人拜訪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即將接任爐主的「鹿港佛俱行」老闆陳錫銘溝通,尋找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的支援,並詳細陳述活動的構想、效益與願景,並在陳錫銘的多方徵詢與協調之下,成功開啟辦理「鹿港魯班公宴」的第一步。

2023-11-03

嘉義地區的家將團源自於臺南,分為吉家將系統和八家將系統。吉家將系統又包含「吉」、「義」、「拱」、「廣」四大派系,其中,嘉義地區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這個團體的創始人林來得曾向嘉義地區吉勝堂什家將團的盧永吉和梁能學習符法、什家將步法及陣法等。1951年,他在角頭南門廟仔地區自行籌組了嘉義市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館,成為該宮主神五府千歲的駕前什家將團,並形成了嘉義地區的「拱」字系派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