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戲曲資深藝人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大戲─賴宜和

客家大戲─賴宜和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傳統戲曲資深藝人

客家大戲─賴宜和

2023-11-03

保存者賴宜和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客家大戲藝師,不僅長期從事客家大戲表演藝術,還具備京劇、客家小戲、歌仔戲等多種劇種的演出技藝。他對客家大戲的相關知識和技術非常熟悉,能夠正確體現這一傳統表演藝術的精髓,並具有深厚的造詣。賴宜和具備傳習客家大戲的能力和意願,願意將自身的知識和技藝傳授給後人,推動客家大戲的傳承與發展。

在文化脈絡下,賴宜和是一位適當的保存者。他不僅在客家大戲領域具有代表性,還涉足多個劇種,展現了跨劇種的演出能力,這使得他對於台灣戲曲豐富多樣的文化脈絡有深入的了解。他的努力和貢獻有助於保存和推廣客家大戲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使得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一傳統表演藝術的魅力。因此,賴宜和被認定為保存客家大戲的適當人選。

客家大戲是台灣的傳統劇種之一,起源於1920年左右的內臺採茶戲時期。在這個時期,客家大戲的主要唱腔是採茶腔,也就是平板,並包括山歌子、雜唸仔等次要唱腔,這些唱腔統稱為「九腔十八調」。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客家大戲在1950年後受到電視的流行和觀眾娛樂習慣的改變影響,開始與亂彈戲、外臺採茶戲等劇種合作演出,並且與賣藥商人、唱片行等合作,進行商業演出和錄製。

直到1980年代,台灣的傳統戲曲才再次受到學術界和官方的重視。1996年,鄭榮興成立了「客家戲曲學苑」,致力於培養客家戲曲新秀。2001年,國立臺灣戲專成立了客家戲科,並於2006年改制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科也升格為客家戲學系。

相關文章

2023-11-07

施朝養先生具有豐富的車鼓陣藝術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能正確體現和維持傳統精神。他的表演風格不僅充分保留了車鼓陣的傳統套路,還在演出中加入自製道具,豐富了表演內容,提升了車鼓陣藝術的內涵和趣味性。他積極傳承車鼓陣藝術,自1983年開始教學傳承,並在彰化地區多個地方進行傳習,展現了高度的傳習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施朝養先生的演出不僅技藝純熟,還運用宏亮的嗓音、押韻流暢的台語,富有鄉土味的音質,生動活潑的音樂曲調與唱詞,表現出逗趣的小戲歌舞,展現了彰化地區民俗慶典的特色。他是彰化地區車鼓陣藝術的重要保存者,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的登錄認定標準。

2023-11-03

東山鳳梨園承繼園派北管,表演藝術有其特色,團員五十餘人,皆為地方人士,保存地方價值與色彩,深具地方性。園中有許多中年、少年團員學習,具特殊藝能表現,技藝優秀,團隊活動力強,演出機會多,各種樂器皆有人才。團中保存許多曲本,整理有條,演奏技巧優秀,具特殊性。團長曹長春技藝嫻熟,擅老中青傳承教學,薪傳工作卓著,推廣用心。團中唱曲,各種樂器皆有人才,演奏,唱曲皆有水準,深具藝術性。

2023-11-03

雅正齋相傳距今兩百多年,但確切時間有資料可尋者應在較晚期之後約大正10年(西元1921年至西元1931年),是雅正齋的全盛時期,館址設於主持人黃殷萍泉州街之住宅,民國39年(西元1950年)館遷至天后宮;民國45年(西元1956年)曾一度中斷而解散,至民國54年(西元1965年)重新落腳於鹿港新祖宮,民國69年(西元1980年)館址遷至中山堂老人會館至今。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之重要標竿,極具有地方特色,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