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會散的亂彈戲

臺中市北屯區

亂彈戲-潘玉嬌

亂彈戲-潘玉嬌

臺中市北屯區

一場不會散的亂彈戲

亂彈戲-潘玉嬌

2023-11-03

潘玉嬌出身於戲曲世家,家學淵源深厚,通曉西皮和福路,並且在生旦表演方面傑出。這種家學背景為她提供了扎實的戲曲技藝基礎。潘玉嬌的技藝主要傳承自中部職業內行班傳統,同時她還承襲了家族的北管技藝。她保留了亂彈劇目160齣的表演技藝,這在當今的亂彈戲界中顯得非常珍貴。潘玉嬌是臺灣戰後第一代亂彈童伶,出身苗栗後龍東社班,代表了臺灣職業亂彈班界中的特殊流派。她的表演風格具有區域性代表性,彰顯了臺灣地方戲曲的多樣性。

潘玉嬌不僅在表演方面傑出,還長期從事亂彈戲曲的教學和表演工作。她的「亂彈嬌」之美譽以及民族藝術薪傳獎的肯定表明了她在戲曲界的卓越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13

祭祀太陽為自然崇拜之一環,古籍《拾遺記》載「炎帝神農築圓丘以祀朝日」,顯示太陽祭祀歷史之久。唐代設置 2 月 1 日為中和節,並被視為太陽星君的誕辰,另有以農曆11月19日作為太陽星君之誕辰。 太陽公信仰散見於臺灣,以臺南、高雄最密集,而以九豬十六羊之供品的太陽公祭祀目前則集中於臺南府城;九,為陽數之極,音與閩南語「救、久」相仿,而「豬」係與明朝國姓「朱」同音,「羊」與「陽」同音,象徵國君,而十六羊則代表明朝16位皇帝。這三元素之太陽公信仰主流說法,以照此脈絡延續至今,成為我們所見之面貌。

2023-11-02

陳鳳桂外公自組戲班,父母皆為歌仔戲演員,承襲表演家風,自小在舞台上嶄露頭角。母親將其送入「藝霞歌舞劇團」學習。1984年「藝霞歌劇團」結束後,陳鳳桂帶領藝霞的姊妹們加入餐廳秀及工地秀,見證了台灣經濟榮景的新局面。1985年陳鳳桂陸續參加「台視楊麗花歌劇團」、「中視歌劇團」、「華視葉青歌仔戲團」開始電視歌仔戲的演出。

2023-11-07

金門的傀儡戲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它源自泉州系統,受到閩南文化影響,並在金門傳承發展。這種表演藝術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民俗科儀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傀儡戲在金門區分為文戲和武戲兩大類型,用於不同類型的儀式和宗教活動,並保留了南管系統的傳統音樂。這種表演形式在金門地區具有時代和流派特色,展現了豐富的地方文化,並且在金門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