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義閣掌中劇團是嘉義市的布袋戲團,其脈絡傳承可以追溯至130多年前。早期,嘉義市的布袋戲主要承傳自兩位名師,分別為本身為嘉義人的薛日成所成立的《日成軒》,以及來自台北的外江派許精忠所成立的《假成真》。這兩位老前輩各自擅長不同類型的戲劇,許精忠擅演歷史戲和公案戲,而薛日成則擅演民間故事與愛情戲。他們開創了嘉義布袋戲的源流,成為嘉義市布袋戲團的主要脈絡。
長義閣的創始人黃坤木於民國26年拜許精忠為師,而後黃坤木的次子黃俊信於民國47年拜薛日成為師。雖然黃坤木與黃俊信是父子關係,但在師承體系上,他們被視為同輩,歸屬於許精忠的門派。然而,在劇本傳承方面,長義閣仍然擁有兩位前輩的作品,並且這些作品至今仍然保存完整。這種特殊的傳承背景使得長義閣在布袋戲界具有獨特的地位,並且延續著嘉義市布袋戲的豐厚歷史傳統。
布袋戲大致在清代中期由大陸漳、泉二州傳入臺灣,表演型態以後場音樂分為北管、潮調及南管。日治時期1920年代在臺灣各地相繼發展的藝師有臺北「楚陽臺」許金水、「小西園」許天扶、「亦宛然」李天祿、南部「五州園」黃海岱等,極盛時期各地優秀藝師逐漸傳衍學生。 嘉義市長義閣的創始人黃坤木於1937年(昭和12年)拜外江派「假成真」布袋戲團許精忠為師,1945年「義和軒」北管團與「長義堂」武館成員共組「長義軒」布袋戲班,大約兩年後解散。黃坤木於1947年再自組「長義閣」。1954年左右,黃坤木將戲班事務交由繼子童枝民打理。而後黃坤木次子黃俊信於1958年拜「日成軒」布袋戲團薛日成為師,戲班便改由黃俊信掌理。1961年童枝民另立「長興閣」 ,1970年兒子黃俊信再立「黃俊信木偶藝術劇團」 。1982年長義閣掌中劇團第二代團長黃俊信號召嘉義地區的劇團,成立「南北戲劇祖師會」,讓臺灣的布袋戲劇團有一個技藝的交流平台。目前的成員來自臺灣各地,參與的劇團超過70團。1993年黃坤木過世後,由孫子黃錦章在1997年重新立案「長義閣」並擔任團長。自此以「黃俊信木偶藝術劇團」及「長義閣」兩團名號立基嘉義,拓展民戲。2001年第三代團長黃錦章跨越各門派區別,結合了洲派與界派再成立「葫蘆軒戲劇文化工作室」,亦是長義閣的子團。目前有五個劇團合作技藝、創作、舞臺交流,創作新的演出模式。自2005年起獲選嘉義縣市演藝團隊至今,也是嘉義縣市唯一提供劇團交流平臺的團隊。2007年至2010年長義閣結合慶和軒北管團,進行不同領域的跨界演出,獲得熱烈的迴響。亦是嘉義地區積極參予推動跨界演出的團隊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