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傳習的八音團

新竹縣關西鎮

客家八音─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

客家八音─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

新竹縣關西鎮

世代傳習的八音團

客家八音─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

2023-11-02

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保存著累代的客家八音技藝,並能夠正確地呈現該項目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他們的表演具有代表性,反映了客家文化的獨特風格。他們不僅保存著傳統技藝,還具有傳承的能力和意願。這種傳習的能力對於保存該項目的可持續性非常重要。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在客家文化的脈絡下活動,他們的表演和傳承工作符合當地文化環境和傳統脈絡。


傳統表演藝術歷史背景- 「北管」是一種曲調十分高亢激昂的音樂,具有北方民族的強烈性格,因此,與南管對稱為北管。一般常與演戲結合,在台灣的北管戲曲包括亂彈及四平戲。從音樂上說,北管音樂中最重要的吉慶音樂,如三仙會及醉八仙,是台灣流傳最廣最普遍的戲曲。 「八音」是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音。客家族群在不斷遷徒中,吸收各地的民間音樂,再加上自己原有的風格,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曲調,即稱之為「客家八音」。 「客家八音」常於節慶、宴客與祭祀場合演奏。而演奏的形態則分為「鼓吹」與「弦索」兩種,主要樂器是嗩吶。其中「鼓吹」又稱為「吹場」,乃以嗩吶為主,鑼鼓為輔。其演奏的曲目大部分是傳統曲牌。「弦索」也分為兩類,一為絲竹樂器合奏,多用於典禮場合,演奏內容多為唱腔、民間小曲等;另一則以嗩吶為主,絲竹樂器為輔,演奏內容大部分是民間小曲、傳統大曲等。

相關文章

2023-11-07

東竹林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的牛犁歌陣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他們保留了傳統牛犁歌的曲調風韻,並將前場的丑角演出、後場的人聲助唱、樂器演奏等分工巧妙結合,呈現出生動的戲演場景,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在參與者結構上,他們堅持男性組陣,前場由男童飾演丑角,後場由成年男性以人聲吟唱,且不使用現代擴音器材,展現了獨特性。此外,他們的表演傳承了地方特色,是西港刈香活動中重要的民俗陣頭之一,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背景。这种融合傳統和現代的表演,使得他們在地方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3-11-07

江明清是泰雅族人,民國79年從神學院畢業成為一個牧師,也是一位厲害的口簧琴師父。他將全世界的口簧琴做了完整的比較,發現只有臺灣可以做到6到8簧。江明清寫了許多有關口簧琴的著作及音樂創作,並舉辦許多展覽,成為臺灣口簧琴的重要推手。

2023-11-21

每年農曆十月十七日迎請汐止忠順廟尪公(保儀大夫)二祖聖駕巡視番仔園、三抱竹等地賜福,恭設紅壇為庄民祭祀之場所,稱之為「年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