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保存著累代的客家八音技藝,並能夠正確地呈現該項目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他們的表演具有代表性,反映了客家文化的獨特風格。他們不僅保存著傳統技藝,還具有傳承的能力和意願。這種傳習的能力對於保存該項目的可持續性非常重要。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在客家文化的脈絡下活動,他們的表演和傳承工作符合當地文化環境和傳統脈絡。
傳統表演藝術歷史背景- 「北管」是一種曲調十分高亢激昂的音樂,具有北方民族的強烈性格,因此,與南管對稱為北管。一般常與演戲結合,在台灣的北管戲曲包括亂彈及四平戲。從音樂上說,北管音樂中最重要的吉慶音樂,如三仙會及醉八仙,是台灣流傳最廣最普遍的戲曲。 「八音」是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音。客家族群在不斷遷徒中,吸收各地的民間音樂,再加上自己原有的風格,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曲調,即稱之為「客家八音」。 「客家八音」常於節慶、宴客與祭祀場合演奏。而演奏的形態則分為「鼓吹」與「弦索」兩種,主要樂器是嗩吶。其中「鼓吹」又稱為「吹場」,乃以嗩吶為主,鑼鼓為輔。其演奏的曲目大部分是傳統曲牌。「弦索」也分為兩類,一為絲竹樂器合奏,多用於典禮場合,演奏內容多為唱腔、民間小曲等;另一則以嗩吶為主,絲竹樂器為輔,演奏內容大部分是民間小曲、傳統大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