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砌歲月

南投縣南投市

傳統南投陶工藝-手擠坯-曾樹枝

傳統南投陶工藝-手擠坯-曾樹枝

南投縣南投市

陶砌歲月

傳統南投陶工藝-手擠坯-曾樹枝

2023-11-02

曾樹枝先生是南投陶手擠坯技法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擁有超過60年的陶藝製作經驗,尤其擅長手擠坯技法,成就了許多優秀的陶瓷作品。南投陶的手擠坯技法是一種獨特的成型方法,它需要將土條一節一節地推擠、搓合,然後用陶拍將作品打磨,形成堅固的陶器。

曾樹枝先生的作品以大型陶缸為主,這些作品在南投陶製作中獨具特色,展現了傳統南投陶的藝術價值和地方特色。他不僅擁有高超的手擠坯技術,還精通陶瓷鏤空、鑲嵌、貼花等多種技法。他的作品饒富傳統藝術氣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地方代表性。

曾樹枝先生除了在陶藝創作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外,還致力於傳承這門技藝,對傳統南投陶手擠坯技法的保存和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使他成為傳統藝術的重要守護者,也是當地具有特殊性和地方性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南投陶源於18世紀末(清嘉慶年間),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歷經清領、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來台初年,不同時期的南投陶均曾風光一時。日治時期「南投燒」更成為臺中州名產,遠近馳名。 傳統南投陶成型法包括泥條盤築法、拉坯成型法、陶板成型法、模製成型法、捏塑法等;裝飾技法則有壓印、刻紋、鏤空、鑲嵌、貼花、化妝土法或素燒。所生產之陶器,皆須經由柴燒窯方式燒成。 傳統南投陶因陶土特色而產生之裝飾技法,與其他地區有鮮明的區隔。運用此裝飾技法的南投陶製品,舉凡火烘、筷籠、香筒、龍壺、飯硿、油甕、香爐、茶具、花瓶、粿印、鼓椅、大水缸等日用生活器皿,實用而饒富風味,質樸而裝飾細膩,在台灣早期各窯區之中,獨樹一格。 傳統南投陶成型技法中之「泥條盤築法」又稱「手擠坯」。「手擠坯」成型先製作陶器的底部,再把揉搓成條狀的土條,一節一節推擠,另一手掌配合檔壓,靠著雙手的力道將土條與土條之間接合穩固,再以陶拍將作品拍打結實。「手擠坯」技法創作之成品可以不斷持續加高,為南投陶製作大型陶缸特有之技術,所作之大水缸、醬缸、防空缸,獨步全台。

相關文章

2023-11-09

辜照雄的紙偶與獸類作品展現了大膽的色彩運用和對比效果,並且充分利用皺摺產生的光影效果,賦予作品飄動感,並且能夠掌握人獸之神秘氛圍,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他學習了父親辜遠藤簡單的糊紙技術,後來追隨師祖陳財學習精湛的糊紙厝技藝,並與張徐沛藝師長期合作,在新莊地區展現了地方性的糊紙工藝特色。

2023-11-01

賴作明先生是台中市漆藝領域的重要代表,他具備豐富的家學淵源,師承其父賴高山,並且長期將漆藝技術傳承給後輩,形成了當地特色的流派。在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他的作品被譽為具備漆器之色彩與形制之美,具有藝術性的價值。他在漆藝技法方面經過多年的磨練與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手法與技巧,形成了特殊的藝術風格。

2023-11-08

江岳哲是台灣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堅持使用傳統的紙糊製作方式,已經持續40年。他的紙糊獅頭製作過程非常耗時,一隻獅頭需要45天的時間完成,包括塑模、上紙、脫模、編筐、綁手棍、上色、裝飾等多個步驟。製作紙糊獅頭的過程中,他堅持不使用現今市面上流行的玻璃纖維、不鏽鋼及鋁等替代材質,而是保留了傳統的紙糊技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