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如人生一手掌握的道理

嘉義市東區

布袋戲/掌中戲-長義閣掌中劇團

布袋戲/掌中戲-長義閣掌中劇團

嘉義市東區

戲如人生一手掌握的道理

布袋戲/掌中戲-長義閣掌中劇團

2023-11-02

長義閣掌中劇團是嘉義市的布袋戲團,其脈絡傳承可以追溯至130多年前。早期,嘉義市的布袋戲主要承傳自兩位名師,分別為本身為嘉義人的薛日成所成立的《日成軒》,以及來自台北的外江派許精忠所成立的《假成真》。這兩位老前輩各自擅長不同類型的戲劇,許精忠擅演歷史戲和公案戲,而薛日成則擅演民間故事與愛情戲。他們開創了嘉義布袋戲的源流,成為嘉義市布袋戲團的主要脈絡。

長義閣的創始人黃坤木於民國26年拜許精忠為師,而後黃坤木的次子黃俊信於民國47年拜薛日成為師。雖然黃坤木與黃俊信是父子關係,但在師承體系上,他們被視為同輩,歸屬於許精忠的門派。然而,在劇本傳承方面,長義閣仍然擁有兩位前輩的作品,並且這些作品至今仍然保存完整。這種特殊的傳承背景使得長義閣在布袋戲界具有獨特的地位,並且延續著嘉義市布袋戲的豐厚歷史傳統。

布袋戲大致在清代中期由大陸漳、泉二州傳入臺灣,表演型態以後場音樂分為北管、潮調及南管。日治時期1920年代在臺灣各地相繼發展的藝師有臺北「楚陽臺」許金水、「小西園」許天扶、「亦宛然」李天祿、南部「五州園」黃海岱等,極盛時期各地優秀藝師逐漸傳衍學生。 嘉義市長義閣的創始人黃坤木於1937年(昭和12年)拜外江派「假成真」布袋戲團許精忠為師,1945年「義和軒」北管團與「長義堂」武館成員共組「長義軒」布袋戲班,大約兩年後解散。黃坤木於1947年再自組「長義閣」。1954年左右,黃坤木將戲班事務交由繼子童枝民打理。而後黃坤木次子黃俊信於1958年拜「日成軒」布袋戲團薛日成為師,戲班便改由黃俊信掌理。1961年童枝民另立「長興閣」 ,1970年兒子黃俊信再立「黃俊信木偶藝術劇團」 。1982年長義閣掌中劇團第二代團長黃俊信號召嘉義地區的劇團,成立「南北戲劇祖師會」,讓臺灣的布袋戲劇團有一個技藝的交流平台。目前的成員來自臺灣各地,參與的劇團超過70團。1993年黃坤木過世後,由孫子黃錦章在1997年重新立案「長義閣」並擔任團長。自此以「黃俊信木偶藝術劇團」及「長義閣」兩團名號立基嘉義,拓展民戲。2001年第三代團長黃錦章跨越各門派區別,結合了洲派與界派再成立「葫蘆軒戲劇文化工作室」,亦是長義閣的子團。目前有五個劇團合作技藝、創作、舞臺交流,創作新的演出模式。自2005年起獲選嘉義縣市演藝團隊至今,也是嘉義縣市唯一提供劇團交流平臺的團隊。2007年至2010年長義閣結合慶和軒北管團,進行不同領域的跨界演出,獲得熱烈的迴響。亦是嘉義地區積極參予推動跨界演出的團隊之一 。

相關文章

2023-11-07

陳勝在,1954年生,是一位具有豐富歌仔戲演出經驗的演員。他的藝能專研於歌仔戲中的三花角色,這在歌仔戲表演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角色。他的演出受到了明華園昔日劇團演員洪進丁和父親陳明吉的啟發和指導。在演員訓練歷程中,他受到了劇場洗禮,不僅參與了歌仔戲,還與現代劇場界的大師吳靜吉、賴聲川等人有合作接觸。他的表演手法非常多樣,包括電影、默劇、電視和歌仔戲等,他強調觀眾是表演的核心,演員需要將觀眾放在心裡,並透過身體語言、情緒表現,以及節奏掌握等技巧,將角色的心境和情感傳達給觀眾。

2023-11-14

榴陽王三聖始祖分別為榴陽王十二使、三元真君、李老先生。十二始祖係河南省固始縣人,生於641年(唐貞觀十五年),奉命入閩平獠亂,因獲三元真君、李老先生的相助,完成是使命。後來,卜居於漳州龍溪28都之埭,郭埭有榴山,埭在山之南而稱為「榴陽」。始祖於唐玄宗元年(713)跌坐羽化,登仙神之列,勒碑「唐郭十二始祖」為記。傳其奉旨賜尚方寶劍巡狩天下,神威顯赫,護國濟世佑民,所到之處閤境平安,物阜民豐。

2023-11-13

此項民俗始於清代,於清末便十分盛大,但因進入日治時期而中斷,僅有零星紀錄,戰後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由角頭海頭社重新發起,幾次的累積後,再加上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安平天后宮重建,迎媽祖祭典逐漸穩地,並趨於擴大,成為今日我們所見之安平迎媽祖上香山。因為迎媽祖活動之盛,而有「安平迎媽祖,無奇(旗)不有」、「安平迓媽祖百百旗」、「安平迎媽祖,百百旗有了了」、「安平迓媽祖,臺南伏(覆)地(白)虎」、「香山米粉食袂瀉」等不一樣的俗諺出現,可見此項民俗與安平人對於迎媽祖民俗之重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