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剪黏立口碑國外廟宇慕名邀

新北市三重區

泥作工藝-楊重家

泥作工藝-楊重家

新北市三重區

泥塑剪黏立口碑國外廟宇慕名邀

泥作工藝-楊重家

2023-11-01

楊重家先生擅長剪黏泥作,作品生動活潑,造型立體,層次分明,刻劃細膩,富於變化,極具傳統藝術之價值,具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遵循傳統泥塑剪黏之古法,表現於臺灣各地廟宇建築上,技法純熟,堅持理念,不畏烈風苦雨,故能受邀於海內外各地施作泥塑剪黏工程,其優秀之造詣及風格夙為人所稱道,具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目:「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之登錄基準。

楊氏自15歲即從邱重義先生(延續早期剪黏泥塑名家洪坤福、陳天乞先生一脈)學藝,傳承脈絡可循,於穩健中具誇張與浪漫之地方色移,有其流派特色•充分表現北臺灣廟宇建築裝飾之美,具地方性。符合傳统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目:「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之登錄基準。

從事此道40年,舉凡龍鳳、人物、飛禽、走獸等均能水到渠成,且絲絲入扣,三重碧華寺註生娘娘殿背牆之「三鳳」泥塑,以及普賢菩薩與文殊苦薩殿背牆之「雙龍朝拜毫光」泥塑,尤為其代表作。楊氏迄今仍堅特傳統泥塑剪黏技藝,持績承接廟作,延績傳統工藝美術之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09

陳夀彝是臺灣傳統建築彩繪領域的專家,他擅長傳統彩繪技法,並且在畫作中融入了民俗內容,使其作品更具傳統風貌。他的作品反映了古昔常民生活的型態,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相關文物登錄的指定標準。陳夀彝的畫藝純熟,作品多元,保存了臺灣多面生活珍貴資產。他的藝術風格融合了西畫技法,具有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並在藝術史上具有價值,瀕臨失傳,符合相關登錄指定的基準。陳夀彝目前被譽為臺灣彩繪(畫師)界的第一人,他不僅擅長民俗畫、水墨和膠彩等多種畫風,而且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其結構技法和表現特別優秀,符合相關登錄指定的基準。

2023-11-08

陳忠正,自少時即展現出對畫畫的熱愛,中學畢業後開始向師承洪坤福的姨丈林再興學習「剪黏」與「交趾陶」技藝。他不畏艱辛,離開家鄉,來到宜蘭,從事基本功的學習,包括描摹、捏塑等技巧。他專心致志地磨練工藝,勤奮工作,白天修建廟頂,晚上創作大壁堵,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幾年的努力下,年僅二十歲的他已經受到眾人的肯定,並且被譽為「囝仔師」。

2023-11-09

吳淑芬工藝師從小跟著母親及姊姊吳彩卿學習藺草編織的技法,自小學畢業後就以藺草編織為業,與姐姐一起擔負起家庭生計,培育兩位弟弟至大專畢業,雖然辛苦但卻磨練出一身精湛無比的藺草編織技藝,從藺草備料工作至整個產品的編織,均能獨力完成。 吳淑芬工藝師對於藺編技藝的教學工作亦多所著墨,多年來在山腳國小、致民國中、聯合大學工設系學生常有教學工作,甚或在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學系連續三年均有開設藺編課程,吳淑芬工藝師亦為藺編技藝教學群師資之一,所以對傳統藺草工藝存與傳承貢獻良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