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唯一在地媽祖的信仰活動

臺中市南屯區

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

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

臺中市南屯區

全臺唯一在地媽祖的信仰活動

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

2023-10-12

萬和宮天上聖母老二媽源自清朝嘉慶8年,具備特有傳說與信仰活動,尤其為臺灣唯一的神明(媽祖)省親活動。

此民俗活動具備先民來臺的開發精神及聚落活動的特殊性,結合了西屯與南屯居民的情誼與交流,是地方信仰及民情的結合之展現,認為有重大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

萬和宮老二媽乃廖姓閨女附靈,為全臺僅見之特例,三年一次省親之信仰遶境、陣頭等對南屯、西屯兩區民眾情誼有很大影響。廖品娘附靈老二媽為地方傳奇說法,具有傳承之特殊性。

西屯省親所表現的信眾群體行動、陣頭表演等,具有鄉土文化性質,跨境聯誼更富敦親睦鄰之特殊性,且自嘉慶年間傳承至今,已具相當悠久的歷史。

相關文章

2023-11-13

明末清初,自福建遷徙來台之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嶺,並奉祀隨身攜帶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後因族人遷徙他處,香火遺留住宅之中,附近居民延續祭祀,之後自寮中請出,遂捐資改建小祠奉祀。地方傳言,約在乾隆10年(1745)時,北極玄天上帝化身白鬚老翁,至鹿港某雕塑店訂塑玄天上帝神像(即現奉祀之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神像)並指定型態寸法。後通知松柏坑人士迎回祭祀,在眾人商議之下,擴建為廟宇,並按乩童指示,命名為「受天宮」。

2023-11-02

台北靈安社,創立於清同治10年(1871年),是北管曲藝傳統的典範,其表演藝術和文化傳承深厚,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具有代表性。近年來,台北靈安社積極培育愛好者和後進,特別是中小學生,加入北管音樂的學習和傳承,組織結構明確,工作分工細緻,展現出優秀的傳習能力和意願,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作為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的駕前軒社,台北靈安社在北管軒社中具有指標性,不論在歷史傳承、藝術表現和子弟戲演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展現,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具有適當性。台北靈安社師承北管先生,以福祿派為主,多以古路為主要表演風格。早期的老師大多來自基隆和暖暖等地,因此早期的北管風格受到基隆福祿的影響。在戲曲唱腔和曲牌方面,台北靈安社受到基隆福祿的深遠影響,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

2023-11-03

南管戲曲作為古昔的常民娛樂,具有反映古代社會生活形態和娛樂方式的特點。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能夠體現這一傳統娛樂形式的特色,符合指定基準。南管戲曲在不同地區和流派間有著獨特的特色,而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突顯了這種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她的表演不僅具有南管戲曲的傳統風格,還展現了獨特的個人風采,符合指定基準。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