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基隆市

2023-11-21

《 舊城區深度導覽 Ⅹ 巷弄隱藏美食 Ⅹ 委託行文創小物 》 基隆八景之一鱟嶼凝煙,塵封數十年神秘林開郡洋樓、民國前最大的副食品供應地,基隆人口中的燥咖、神隱的旭川河、北台灣最大百年漁市、百年老屋、清未至今有拜有保庇的慶安宮及成交率最高的月老廟,隱藏的摸腿巷,委託行街區探索挖寶。

2023-11-20

基隆港送往迎來了各個族群,同時也乘載著不同的鄉愁。移民文化飄盪至此紮根,北管南管在座落港邊的廟宇裡餘音悠悠繞樑;過去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基隆港,巷弄間的卡拉OK一曲曲唱著,在基隆港的繁華之下、碼頭工人們酒後心聲。離鄉與離別的情感,透過不同的曲調表露,將基隆港的時代記憶一一典藏。

2023-11-20

走出廟口,再幾個街口即到這北台灣最大的魚貨市場 - 崁仔頂漁市,滿滿的大黃燈泡沿街閃耀像是夜空中的一顆大明星,低頭往下看滿是活跳的多彩魚隻、叫不出名字的海中生物。老魚行群繼承了傳統,「糶(音同跳)手」的嘴巴如念RAP、眼球速觀八方,為手上那籃拿個好價錢,是絕不能錯過的鮮活景緻。

2023-11-08

中石硬港得意堂成立於民國四十幾年,當初的成立原因是因為中石硬港的頭人與石硬港得意堂的頭人不和,於是脫離並自行成立了北管軒社。到了民國五十一年,由於經營北管軒社的開銷相當大,中石硬港的頭人放棄經營,由三坑地區的人士接手該堂,並且將其改名為三坑得意堂。當時,三坑地區的主要產業是礦業,該堂得到了礦坑業主的支持,因此在民國五〇年代後,逐漸穩定發展,並且在後來轉向博弈事業,資源來源穩定,逐漸成為石硬港地區規模較大的軒社。

2023-11-07

北管音樂惟基隆最具代表性之傳統音樂,且為鷄籠中元祭重要之陣頭音樂,聚樂社一組為福祿派代表,成員以崁仔頂為班底,該社團持續運作且定期排練出陣,有助於北管音樂傳習。北管戲曲之傳入基隆,大約有120年之歷史。受宜蘭西福之爭波及,基隆亦分西皮、福祿兩派,以市區旭川河為界,壁壘分明,競爭甚烈。 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宜蘭傳入基隆的北管戲團,西皮派以得意堂系統為大宗,福祿派以聚樂社系統為大宗,其餘包含暖暖靈義郡(福祿派)、儒霖堂(西皮派)等,西皮、福路兩派互不相讓,時有爭端,甚至讓基隆廳長發出諭告予以警惕。當時西皮派以廟口生意人為主,福路派則以苦力為主,兩派以旭川河為分界線,彼此都抱持著「打贏告就贏」的心理,先打再說,使得械鬥愈演愈烈。 明治四十年(1907)基隆廳透過參事會議的舉行並邀請地方士紳參與,提出將兩派神像迎入媽祖宮—慶安宮供奉的建議,樂器、旗幟則全部沒收,並得到士紳的支持。 而後,在地方人士的協商與日本政府的監督下,改以「拼陣頭代替打破頭」的陣頭競賽方式,取代流血衝突。難得的是,過去的衝突走向融合的發展,如今透過祭典儀式還能看見。在「雞籠中元祭」七月十三日下午進行「迎斗燈」市街遶境過程中,可以看見得意堂與聚樂社在進入昔日的旭川河分界線時,會以交換前導位置、握手致意的方式,展現相互尊重的和諧畫面。

2023-11-02

「閩南第一樂團」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樂團成員具備傳習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合適的保存者。南管音樂是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泉州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在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流派特色。根據《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2、3款的法令依據,「閩南第一樂團」被認定為傳統藝術的保存者。

2023-10-31

位於基隆田寮河畔的「義二路老街」,是外地遊客必逛的景點之一,新舊建物「混搭」風格,因此擁有「基隆銀座」的美稱。義二路老街又稱為「義二路形象商圈」,清朝統治時期稱為「哨船頭」,日據時期則稱「義重町」,一直以來都是基隆行政、金融和經濟中心。 如今的義二路還保有巴洛克式的洋房,異國風味相當濃厚,雖然有些建物斑駁老舊,但仍不失迷人的歷史風采。老街上充滿著日本、美國、義大利、中華等各國料理餐廳,設置「假日行人徒步區」,腳底下踩的是有古早味的地磚。

2023-09-26

台灣四面環海卻不親海,近年來海洋公民素養越來越被重視,透過本行程您將會體驗到海洋之於環境、生態之關聯性。過程中將安排基隆嶼生態導覽、並由資深船長傳授友善釣魚的方法,建立民眾海釣安全及正確觀念,讓釣魚活動成為正向且永續的親海休閒活動之一。

2023-09-18

鷄籠中元祭起緣於咸豐元年(1851)8月之漳泉械鬥,雙方死傷眾多;挑釁報仇將發生的時候,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取代以字姓輸值主普,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陋習;達成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行之百年歷史悠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