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嘉義市

2023-11-02

蔡青源先生是嘉義市的南管音樂保存者,出生於1940年,自幼就開始學習南管音樂。在年少時,他展現了卓越的音樂才華,受到當時南管名師吳彥點(人稱「點先」)賞識,並正式拜師學藝。在點先的指導下,蔡青源成為了館閣沒落前最後一位薪傳弟子。

2023-10-12

「鎮南聖神宮」位於嘉義市東區共和路118號,興建於1777年(清乾隆42年) ,當時廟名為「鎮南宮」,主祀五府千歲。1832年(清道光12年)進士黃驤雲獻匾「福惠斯民」。1854年(清咸豐4年)首事田文增、韋珪生募款重修,並獻匾「鎮南古廟」。文昌閣則為1793年(清乾隆58年)知縣單瑞龍用築城樓之殘材所建。

2023-10-11

「雙忠廟」位於嘉義市東區忠孝路88號,興建於1689年(清康熙28年),相傳是嘉義市(諸羅山)第一所漢人創建的廟宇,故有「諸羅山首廟」之稱 。

2023-09-26

交趾陶為嘉義傳統特色工藝,隨著時代的變遷交趾陶已不再僅限於廟宇裝飾,百年來逐漸形成本土特色,應用範圍逐漸擴大融於一般生活中,成為臺灣工藝文化燦爛的一支,為推廣並傳承交趾陶藝術。

2023-09-26

1950年出生於嘉義市的高枝明,在嘉義市雙忠廟見識到交趾陶精緻細膩的藝術,及投入交趾陶大師林添木門下,成為林老師首位入室弟子;他學習交趾陶從練土作土胚開始,以手藝捏塑民俗藝術圖像,進而從花果到人物走獸,除需寫生觀察以增進寫實能力外,並不斷遍訪鄉間廟宇及古厝,精研觀摩老師傅手藝,再從相關書籍細心研究,首創交趾陶個人工作室,並將交趾陶藝術由廟宇裝飾推向藝術畫創作。自葉王始,高枝明乃第四代入室再傳弟子,歷第二代黃得意;第三代林添木,一脈相傳,葉王再傳弟子高枝明掌握葉王交趾陶原有的特色,設色調配絢麗的燦爛造型趨向實用兼具現代感,將台灣絕技跳出了廟宇需求的格局,而致力於使交趾陶成為家庭擺飾的生活藝術品行列。

2023-09-26

交趾陶為低溫彩釉軟陶,其淵源可追溯到漢綠釉、唐三彩、宋遼金三彩、元玻璃器及明清素三彩,主要都採低溫鉛釉為主要的燒成釉,加上燒製技術及釉藥色彩開發 。 交趾陶的「交趾」一詞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法為臺灣交趾陶的技術主要源於廣東的五嶺以南,其地古名為「交趾」,範圍包括今中國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境內 ;第二個說法為江戶時代日本人認為出現在中南半島,明、清時期中國廣東一帶所燒製的瓷器印泥盒,適合當作茶道中拿來點香的「香盒」,當時中南半島為「交趾支那」,於是日本人便稱之為「交趾燒」。

2023-09-18

「毫芒雕刻」又稱「微雕」,是在細小的材質上,如米粒、貝殼、象牙、龜殼、珊瑚、鱗片等材質上,雕刻出微細肉眼難以辨識的文字或圖案,故有:「芥子中藏大千世界,芒雕中見千古絕技」的說法。 中國發現最早的毫芒雕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