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傳統戲曲

2023-11-07

慶和軒成立於民國88年(1999),團內的19位成員來自嘉義布袋地區,大多從事服務業、自由業和漁業相關工作。慶和軒的師承源自於早期的北管團體梨春園,陳助麟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重要人物。陳助麟擅長絃樂和打鼓,技藝多才,是梨春園的頭手鼓和頭手絃樂手,對於戲曲的唱唸也非常熟練。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主要演唱者之一,同時也是梨春園的館主,他在絃樂、吹樂和打樂方面都有涉獵。

2023-11-07

Pana’wagi為苗栗泰雅族汶水群大坪部落傳統歌謠,完整保存該族群將消失的吟唱藝術,吟唱者藉以傳達內心情思、彼此意見,甚至對於傳統祭儀文化內涵的呈現。歌謠內容豐富,具體表現部落特殊文化,且歌謠形式與隱喻的內涵兼具地方色彩及特殊性,特別是即興對唱形式,具文化資產登錄價值。

2023-11-07

因配合西港千歲爺,三年一科香,「西港刈香」的因素,要有文陣和武陣演出,所以慶善宮成立「牛犁歌陣」。在「西港刈香」活動前兩年年底(農曆 12 月底)開始訓練,並向「田都府元帥」祭拜請神,祈求學習過程順利,此舉稱「入館」。練習三、四個月後,再去西港慶安宮前演藝給千歲爺看,同時也給其他人檢驗,表示練習成果,亦稱「開館」。最後「西港刈香」結束,向「田都府元帥」祭拜送神,感謝神明讓「牛犁歌陣」從訓練到結束皆圓滿達成,或稱「謝館」。刈香活動結束後,「牛犁歌陣」會暫歇,等過一年後再開始招集成員,練習「牛犁歌陣」,依此循環下去。

2023-11-07

東竹林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的牛犁歌陣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他們保留了傳統牛犁歌的曲調風韻,並將前場的丑角演出、後場的人聲助唱、樂器演奏等分工巧妙結合,呈現出生動的戲演場景,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在參與者結構上,他們堅持男性組陣,前場由男童飾演丑角,後場由成年男性以人聲吟唱,且不使用現代擴音器材,展現了獨特性。此外,他們的表演傳承了地方特色,是西港刈香活動中重要的民俗陣頭之一,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背景。这种融合傳統和現代的表演,使得他們在地方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3-11-07

公親里清水寺管理委員會的太平歌陣頭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首先,在演奏和歌唱方面,樂器演奏與歌者的唱和相得益彰,樂聲和歌聲融合一體,呈現出古調風韻之美,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這種整齊而和諧的表演,展現了他們在太平歌領域的卓越技藝。其次,公親里清水寺陣頭的獨特性體現在他們的自組陣頭和固定團練上。村莊里的居民自發自組陣頭,並且定期進行團練,這種自主性的組織和訓練不僅增進了他們的唱奏技巧,還使他們能夠投入曲譜文字化和保存工作,保存太平歌譜,以供後人傳唱。這種保存和傳承的努力,使得太平歌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也表現出他們特殊的藝能表現。最後,公親里清水寺陣頭與宗教信仰活動緊密聯繫。他們的表演和宗教信仰活動相互依撐已超過百年,這種緊密的聯繫不僅強化了他們對太平歌的傳承,還體現了地方流派的特色。作為西港香境溪南唯一的太平歌陣頭,他們承載著地方文化的厚重歷史,呈現出獨特的地方風貌。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他們的表演更加豐富多樣,充滿了特殊性和地方性。

2023-11-07

第一代師傅是由學甲鎮李全傳授於本庄李賞,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後再傳莊紅蟳。在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時,創下西港刈香天子門生陣頭的先例,便是將歌唱技藝傳承給女性。 1971年(民國六十年)起,則由曾其材師傅教授,但於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香科後,因老師傅辭世,又因當時無樂譜記載,導致傳承困難,而後停陣。 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時(己丑香科前年),余千歲與本宮奉祀主神吳府千歲、池府千歲降駕,指示李仲義副主委必須在此次香科一定要將 本宮天子門生再重新組陣。 經過地方士紳及熱心人士奔走,人神共同努力之下,終於將瀕於失傳12年的吉安宮天子門生,重現世人眼前,並且於己丑科成功出陣。

2023-11-06

港墘太平歌團是一支具有深厚傳統背景的表演團體,他們的演出形式兼具優雅和俗氣,保留了傳統太平歌的曲調風韻,同時融入了雅俗二元的特色,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這種唱奏合一的演出形式,展現了他們的高度藝術性。港墘太平歌團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們的傳承與練習。陣中的成員來自四代同團,他們不僅傳承了太平歌的口唱傳統,還融入了傳統樂器的合奏,使得他們的演出整齊有序,音樂與口唱相得益彰,展現了高水平的演出技藝。這種整齊的陣容和高水平的演出,突顯了他們的特殊性,吸引著觀眾的目光。此外,港墘太平歌團在地方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西港刈香活動中的重要文陣,他們代表著虔誠的信仰,傳承著百餘年的歷史。他們的表演充分體現了地方流派的特色,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對當地信仰與傳統的堅持。通过這樣的表演,他們保護了地方文化的多樣性,並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極具特色的藝術盛宴。

2023-11-06

陳添火先生出生於大正5年(1916年),是暖東靈義郡的北管老師之一,各種北管樂器與牌子皆能演奏,主要屬於北管中的福路派。

2023-11-06

黃榮泉(1932~2019),桃園復興人,其所吟唱者,於文化及族語能力急遽變遷與衰退的今日,彌足珍貴。而其所吟唱之內容,始於泰雅族由南投瑞岩祖源地遷徙,輾轉擴散流佈至大漢溪上游沿線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鉅細靡遺的傳頌相關之部落遷徙源流。

2023-11-06

頭髮舞為雅美族獨有,其藝術價值已獲肯定。除日治時期文獻外,臺灣光復後有蔡麗華(1985),李天民(1996),林子晴、胡正恆(2005),郭俞君(2007),呂鈺秀(2009),錢善華(2010)等之研究。林子晴、胡正恆(2005)的研究指出頭髮舞有一個製造最高潮之舞蹈樂段,以四分音符重音的不規則出現,製造類似變態拍子的效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