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八音─田屋北管八音團

田屋北管八音團具有極為珍貴的傳統技藝和曲譜,並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持續進行傳承和教學工作。他們在客家八音藝術和保存方面展現出色的代表性。基於這些事實,田屋北管八音團符合登錄的基準。他們熟知、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並具備傳習能力和意願。在當地文化脈絡下,他們被認定為適當的登錄對象。

傳統藝陣─新竹縣新瓦屋花鼓隊

新瓦屋花鼓隊起源於1947年,當時新竹地區的居民在光復遊行活動中發起「一鄰一扛大鼓」的慶祝活動。為了擴大規模,他們組成了一支以丑扮為主,穿著花衫、拿著花傘、走花步、打花鼓等形式表演的花鼓隊,並以男性反串女性角色。隨著社會進入工商業時代,新瓦屋花鼓隊曾面臨困境,但在1997年獲得新竹縣政府邀請表演後,再次受到觀眾歡迎。

北管戲曲─竹塹北管藝術團

「竹塹北管藝術團」是一支在地方演出活躍的業餘北管戲團,具有地方性。他們的演出不僅在當地受到歡迎,也能在全國范圍內展現北管戲的藝術。團內的演員和藝師都具傳藝能力,並且前後場的配置齊全,呈現出藝術性。團隊堅持使用乾生乾旦及湖廣腔的演出方式,展現了傳統藝術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

「和成八音團」於1979年創立,是一支位於桃園縣八德市的民間樂團組織。該團在1994年開始提供授課,並於2001年正式立案。團長袁明瑛先生為創團人,他精通鼓和揚琴等樂器。袁明瑛的祖父袁奕麟在光復初期就集合同好學習北管和八音,並請來八音老師朱誠正(為范姜文賢的學生)進行指導。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范姜新熹是桃園縣客家八音界的傑出教育者和藝術家,自十三歲開始學習客家八音,並在十七歲時開始教授八音,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豐富教學經驗。他所教授的學生遍及桃園縣,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八音樂手都是他的學生,人數達三百人以上,顯示了他在八音教育上的卓越貢獻。

客家戲-黃秀滿

黃秀滿是桃園縣客家戲曲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具有豐富的演出經驗和優秀的演技。她是客家名伶阿玉旦的女兒,承襲母親的藝術傳統,延續了客家採茶戲、客家大戲的表演風格。她所領導的黃秀滿歌劇團在桃竹苗三縣客家庄區積極演出,曾參加多次戲劇比賽,多次獲得獎項,展現了團隊的優秀表現。

客家山歌-賴碧霞

賴碧霞女士是台灣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人物,她的才華和努力為客家山歌的傳承和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她的唱腔婉轉細膩,擅長各類型的客家山歌演唱,深受觀眾喜愛。在台灣歷史上,她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重要地位。根據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的審議,賴碧霞女士符合「傳統表演藝術民俗及有關文化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所稱之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的要求。因此,她的登錄具有充分的理由。

北管戲曲-陳李美娘

陳李美娘專攻北管戲齣的老生、老旦以及大花的角色,不論是古路戲、新路戲還是扮仙戲,她都能以優美的身段、聲腔和扮相成為老輩和中生代演員的表率。她是漢陽北管劇團的資深演員,自15歲加入戲班,積累了豐富的習藝和演出經驗,跨足了多種劇種,包括歌仔戲、客家戲和北管戲曲。她的技藝純熟且精湛,曾多次獲得各種獎項的肯定。在1987年,她獲得了省府的「文化特殊貢獻獎」,而在2019年,她也獲得了臺北市歌仔戲的「優秀演員獎」,充分展現了她的藝術價值。

北管戲曲-李阿質

李阿質是漢陽北管劇團的資深演員,他在9歲時就加入了戲班,經歷了多個亂彈劇團,包括「新美園」、「宜蘭英」和「東福陞」等,並且在北管戲曲領域經營已經超過70年。他的演技非常精湛,唱腔細緻優美,擁有極強的記憶力,是宜蘭本地具代表性的亂彈戲演員。

Scroll to Top